口腔癌的預防 口腔癌的分類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口腔癌的臨床症狀 口腔癌的診斷 口腔癌的治療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1 口腔癌的預防

Q 如何預防口腔癌的發生?

A 

  1. 戒除香檳酒(香菸、檳榔、酒),尤其嚼檳榔的習慣是風險最大的應先戒斷。
  2. 如有不合適的假牙或破裂的牙齒,應盡早請牙醫師矯正修復。
  3. 口腔內發現有腫塊或久不癒合的潰瘍或白斑應就醫檢查。
  4. 攝取均衡的食物營養,避免長期食用太熱或刺激性的食物。
  5. 經常刷牙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

2 口腔癌的預防

Q 您如何早期發現口腔癌?

A 

  1. 平日自我檢查口腔,若有異常應就醫。
  2.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每年應找專業醫師進行一次全面的口腔評估和軟組織檢查。
  3. 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政府目前有補助: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3 口腔癌的預防

Q 口腔癌可以藉由自我檢查而早期發現嗎?

A 口腔癌早期的症狀是口腔黏膜有白斑、紅色斑塊、久不癒合的潰瘍或突起的腫塊等。所以民眾可利用每天刷牙的時候,對著鏡子做口腔自我檢查,用眼 睛觀察口腔、舌頭、牙齦、嘴唇等粘膜顏色或形狀的變化,是否有白斑、潰瘍或臉部左右不對稱、舌頭活動受限麻木等異常變化,並用手去觸摸口腔各 部位是否有突起的腫塊。若有可疑症狀,應立即就醫,以確定診斷、及早治療。

4 口腔癌的預防

Q 喝咖啡能減低得口腔癌的機率嗎?

A 根據米蘭Turati醫師跟他的研究小組將多篇目前已經發表的論文加以分析,結果發現每天喝較多者(每天喝超過3杯以上)比每天喝較少者(只喝1杯)較不易罹患口腔癌,危險性減少了36%。但真正能減少口腔癌發生的原因並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因咖啡裡面含有的一些化學成份,如抗氧化劑以及抗突變的活化成份在裡面。

5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Q 口腔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A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嚼檳榔、吸煙及喝酒是口腔癌三大危險因子。台灣口腔癌病人中,九成有嚼檳榔的習慣,吸菸約85~90%,喝酒約75~80%。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口腔衛生不佳、齒列不正或不合適的假牙、營養不良、病毒感染以及長期食用過熱或刺激性食物對口腔造成長期慢性的刺激或傷害造成口腔黏膜細胞變性,成為口腔癌高危險群。

6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Q 誰最容易得口腔癌?

A 有嚼檳榔抽菸喝酒的人。根據台灣的研究,香菸、檳榔、酒三項均有食用者,得口腔癌之機率是三項均沒有者的123倍;其次是檳榔加香菸族群者,風險是89倍;檳榔加酗酒者是54倍;另外只抽菸者也有18倍,只有酗酒習慣者也有10倍的風險。所以應戒除香菸、檳榔、酒這些不良習慣才是降低得癌的好方法。

7 口腔癌的分類

Q 口腔癌好發在那些位置?

A 台灣地區的口腔癌好發部位為頰黏膜及舌。

8 口腔癌的分類

Q 口腔癌前病變最常見於那些部位?

A 口腔癌前病變最常見於頰粘膜、下牙齦、舌頭和口腔底部。

9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Q 口腔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嗎?

A 近年來,已發現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越來越多的口咽癌。感染口腔的HPV會引發頭頸癌,尤其是口咽癌的風險更高,研究也顯示,HPV也會引起小比例的口腔癌,可能與口腔衛生不佳有關。

10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Q 檳榔與口腔癌的關係如何?

A 檳榔子(俗稱菁仔)中的成份檳榔素、檳榔鹼以及添加的荖花均有致癌性,所以嚼食由石灰、荖花和檳榔子合成的檳榔易造成口腔黏膜細胞病變而發生口腔癌。

11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Q 嚼檳榔為何會得口腔癌?

A 檳榔中含有生物鹼、多酚類化合物、黃樟素等成份會傷害細胞基因,長期嚼檳榔的人,常常又有吸菸喝酒,這些高危險群者,容易啟動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區域癌化進程,而罹患口腔白斑、紅斑、疣狀增生、黏膜下纖維化等癌前病變,這些病變常會進一步惡化為口腔癌。

12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Q 喝酒為何較容易得口腔癌?

A 大約有30%的口腔癌病人是過量飲酒的。過量飲酒意味著每週要飲酒超過21單位。大約是7大杯葡萄酒或11罐中等強度的啤酒。酒精被口腔中的細菌分解,產生對細胞有毒並破壞其DNA的致癌化學物質。且許多喝大量酒精的人常忽視了正確飲食,飲食不良也是口腔癌的危險因素。而同時抽菸又喝酒者,會增加約30倍得口腔癌的風險。這是因為:1.酒精會影響口腔黏膜,使煙草毒素更容易通過,2.煙草煙霧中含有甲醛,是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類似於酒精分解產生的乙醛。這兩種化學物質一起可能使人體的防禦機制不堪重負。

13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Q 口腔癌易發生在哪個年齡層?

A 口腔癌最常見於中老年人(大多數患者被診斷為55歲以上),其中又以男性藍領階層居多,但最近的證據顯示年輕人(<40歲)的舌癌發病率有增加趨勢,且與抽菸、飲酒、嚼食檳榔等因素不大有關。

14 口腔癌的臨床症狀

Q 癌前病變一定會變成口腔癌嗎?癌前病變有什麼症狀?

A 癌前病變本身並非口腔癌,但長期置之不理或刺激源一直存在時,有極高的可能性發展成口腔癌。口腔癌的癌前病變包括:口腔各處黏膜之白斑症、紅斑症、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及慢性潰瘍等。

15 口腔癌的臨床症狀

Q 口腔癌有什麼症狀?

A 口腔癌的症狀多變,可能有下列一種或多種症狀:口腔黏膜變白或有紅色斑塊,久不癒的潰瘍(二周以上)、張口困難、疼痛、麻木感、無痛性腫塊。

16 口腔癌的臨床症狀

Q 口腔癌有什麼警訊?

A 有下列症狀應及早就醫:

  1. 口腔有紅色或白色斑塊
  2. 口腔潰瘍或潰瘍容易出血且不癒合
  3. 頸部、喉嚨或嘴底有無法解釋的腫塊
  4. 咀嚼或吞嚥的能力減弱或張口困難
  5. 牙齒或牙齦疼痛和壓痛感
  6. 假齒的適合度有變化
  7. 顎骨局部性腫大,導致臉部左右的不對稱或有知覺異常〈如下唇麻木感〉,或牙齒動搖等症狀
  8. 口腔組織有可見的變化及不適感(疼痛、不適、麻木)

17 口腔癌的診斷

Q 什麼是口腔癌?

A 口腔癌是由口腔內的組織細胞惡化所形成腫瘤,70~80%口腔癌泛指口腔中軟組織及硬組織所有惡性病變的總稱,包括唇、頰黏膜、上下齒齦、臼齒後三角區、口腔底、硬顎、及舌前2/3。隨著癌細胞的生長,可能會侵犯到上頜或下頜的骨頭,進而擴散到頸部的淋巴結,或者身體的其他部位。超過90%的口腔癌是鱗狀細胞癌。

18 口腔癌的分類

Q 口腔癌有包括口咽癌嗎?

A 行政院衛生署流行病學資料中的「口腔癌」,包含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等三大類癌症,但不包括喉癌。

19 口腔癌的診斷

Q 如何診斷口腔癌?需做哪些檢查?

A 口腔癌最重要的診斷方法便是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在確立診斷後,醫師會在病人治療前安排病人先接受完整的身體檢查,包括口腔內部、頭頸部檢查、觸診頸部淋巴結看是否有淋巴結腫大及其他病變,並配合影像學的檢查。可能的檢查包括牙齒、上下顎骨及胸部X光檢查,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造影、正子攝影、超音波檢查、核子醫學攝影、胃鏡、血液學檢查等等

20 口腔癌的分類

Q 口腔癌的分期如何?

A 

  • 零期:即原位癌腫瘤,細胞局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
  • 第一期:腫瘤小於或等於2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
  • 第二期:腫瘤介於2至4公分之間,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
  • 第三期:為病灶大於四公分或已轉移到同側頸部一個淋巴結,而此淋巴結最長直徑不超過3公分。而不侵犯附近深層其它組織,亦無頸部淋巴結轉移;或病灶不論大小,可觸摸到同側頸部單顆小於三公分的腫大淋巴結。
  • 第四期: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a.腫瘤侵犯鄰近的組織(如穿過顎骨外層、深入深層肌肉、上顎竇、皮膚)、b.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都有)或淋巴結最長直徑已超過3公分、d.已發生遠處器官轉移等。

21 口腔癌的分類

Q 口腔癌有哪些類型?

A 口腔癌的病理種類最常見的為鱗狀細胞癌(SCC),其次為淋巴癌及未分化癌。

22 口腔癌的治療

Q 口腔癌如何治療?

A 口腔癌的治療有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一般而言,早期口腔癌可使用外科手術或是放射線治療,如已屬晚期,則常須合併外科手術、放射線及化學藥物等合併治療。

23 口腔癌的治療

Q 口腔癌的手術會不會影響到外觀?

A 口腔癌手術會因腫瘤侵犯的位置及期別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對於外觀及功能會有不同的影響。現代的外科技術進步,只要早期發現,可以把口腔癌完全的割除,而仍然保持正常的臉型及咀嚼食物的功能。

24 口腔癌的治療

Q 口腔癌初期一定要開刀嗎?還是有別的方法嗎?哪一種方法比較好,會有什麼後遺症?

A 口腔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和放射線治療為主,早期的口腔癌如未見頸部淋巴轉移,單獨使用手術或放射治療均有不錯的治療成效。高劑量的放射線會使口腔組織纖維化或壞死,也會破壞唾液腺造成口乾及吞嚥困難,牙齒也容易敗壞,因此需注意口腔衛生,另照射局部的皮膚照顧也很重要。而化學治療以鉑金類為主,可以詢問主治醫師用藥情形,化療的副作用視藥物而定,大部分包括抵抗力減弱、噁心、嘔吐、掉髮等,但是這些副作用都在治療結束後就會恢復的。

25 口腔癌的治療

Q 口腔癌的化學治療常用藥物為何?

A 口腔癌的化學治療常用於無法手術的晚期或復發的病人或是轉移性口腔癌,同步放療搭配化學治療CCRT,或單獨化學治療。化學治療以鉑金類為主,常見為cisplatin/5-fluorouracil,最新趨勢是合併docetaxel(歐洲紫杉醇)使用會較使用傳統的cisplatin/5FU得到較好的整體療效。但相對地副作用也較大,所以應與醫師慎重討論與考慮後再決定自己是否適用。

26 口腔癌的治療

Q 口腔癌有標靶藥可用嗎?

A 90-95%的頭頸部鱗狀細胞癌具高度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EGFR)的表現,因此可考慮使用標靶治療藥物-爾必得舒(Erbitux)加以阻斷,以抑制腫瘤成長。但其使用的時機與方式需與醫師詳細討論。

27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為什麼口腔癌放療後會有牙關緊閉情形?要如何避免?

A 因照射區域的頭頸部軟組織,會有組織纖維化的情形發生,可能造成牙關緊閉(下巴的顳顎關節纖維化)或頸部僵硬。避免頸部僵硬,需要長期進行轉頸運動,以減少纖維化僵硬的程度。避免牙關緊閉,患者應時常練習張嘴運動,使纖維化的影響降低,以維持原有功能,避免因關節緊繃而導致口齒不清或未來進食的困難。

28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口腔癌放療病人如何進行張口運動?

A 張口運動:一面用溫毛巾將頰部肌肉溫暖,一面做張口運動,可以發英文的「O」、「E」、「A」、「I」音做張口運動,把口儘量張開至極限,每個動作每次持續5秒,至少50次以上。在放射線治療期間每天須確實做張口運動,且須持續至少半年至一年。

29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口腔癌放療病人如何執行肩頸部運動?

A 肩頸部運動:每日執行肩頸部關節活動、肌肉伸展。將下頦往下,儘量靠近胸部、頭往後仰;肩膀不動,頭儘量往右、往左轉至極限;擴胸、聳肩運動,每個動作每次約持續5秒,至少50次以上。在放射線治療期間每天須確實做肩頸運動,且須持續至少半年至一年。

30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口腔癌病人的口腔該如何照護?

A 口腔癌病人做放射治療前會先會診口腔或牙科醫師,做口腔完整性的評估若有蛀牙應先處理以免影響後續治療,在治療期間口腔照護如下:

  1. 使用軟毛牙刷,每天刷牙四次,特別是進食過後及睡前。
  2. 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止牙齒琺瑯質剝落。
  3. 使用上蠟的牙線,去除齒縫間的食物殘渣。
  4. 在刷牙後,可用溫鹽水(鹹度與菜湯相似即可,不可太鹹)含漱,達到潤濕口腔的效果。如果在完成治療後,仍持續有口乾的情形,請和醫師討論。另外氟膏的使用,其使用方法是在睡覺前,將氟膏塗於載氟器再套到牙齒上,將牙齒上下咬合,使氟膏充份覆蓋於牙齒上,再將多餘的氟膏輕輕吐掉後,就直接就寢,使用氟膏後就不可再進食或刷牙了。

31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口腔癌病人術後應如何清潔口腔?

A 口腔癌病人在術後因口腔分泌物增加,吞嚥不易且有傷口在口腔內,為促進口腔舒適、避免傷口感染、延緩傷口癒合,所以維持口腔清潔是很重要的。

  1. 術後口腔清潔需在醫師評估允許下進行。
  2. 一天至少4次清潔口腔。
  3. 以小杯子或以空針抽取冷開水或食鹽水,置入口腔後含住,輕輕左右搖晃頭部約30秒再將液體吐出,多次重複至無異味、分泌物或痰塊,再依醫囑使用合適的漱口水,重複上述步驟。
  4. 若於口腔清潔後不易將液體吐出時,可頭偏向健側,使液體自然流出或以口腔棉棒或海綿牙刷協助去除。
  5. 必要時可請護理人員協助。

32 口腔癌的預防

Q 如何進行口腔自我檢查?應何時開始自我檢查?

A 

建議16歲以上的人每月進行一次口腔自我檢查。

準備:一面鏡子,好的光源,清潔口腔及牙齒後並清潔手指。

步驟:在每個步驟中,您都要檢查並感覺是否有任何腫塊,紅色或白色斑塊,顏色或紋理變化,潰瘍或任何異常情況。

  1. 面對鏡子:觀察整個臉並左右轉動頭部,觀察是否有任何腫脹或腫塊?檢查皮膚,有何異常處,痣是否變大或開始癢或流血?
  2. 頸部:將手指放在下頜下方,並用手指肚沿著脖子兩側的大肌肉感覺有無腫脹?雙邊的感覺都一樣嗎?
  3. 嘴唇:使用食指,中指和拇指來感受口腔內部。嘴唇向上向下拉,查看內部是否有瘡或顏色變化。用拇指和食指摸摸嘴唇周圍和內部,檢查是否有腫塊或異常變化。
  4. 牙齦:用拇指和食指在牙齦的內側和外側及周圍移動,以感覺有何異常處。
  5. 檢查臉頰:睜開嘴巴,用手指將臉頰向一側拉開,向內看。查找任何紅色或白色斑點。以手指在臉頰上檢查是否有潰瘍、腫塊或壓痛。再檢查另一側。以舌頭找到酸痛,潰瘍或粗糙的斑點。
    1. 舌、口底:舌頭上捲,觀察舌下,看嘴底是否有異常的顏色變化。再以手指輕按嘴底和舌頭下方,以感覺是否有任何腫脹或潰瘍。
    2. 上顎:頭向後傾斜,張大嘴巴以檢查口腔頂部。查看是否有顏色變化或潰瘍。用手指檢查黏膜的變化,記錄任何異常情況。若有任何疑問,請諮詢您的牙醫或醫生,以尋求專業建議協助。

33 口腔癌的診斷

Q 如果覺得自己可能得口腔癌,應該去看哪科醫師?

A 可找經過訓練的專業醫師如耳鼻喉科、口腔外科、腫瘤科醫師等等。

34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口腔癌的預後如何?

A 早期口腔癌治療率相當高,五年存活率可達70~80%以上,但晚期患者則在50%以下,若有遠端轉移,則僅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有15~20%的口腔癌患者,會與口腔或附近粘膜發生所謂「第二原發癌」,因此即使原先癌症已治癒,仍須長期追蹤注意。

35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聽說口腔癌復發率高,請問大多在什麼時候復發?

A 口腔癌的復發大都在三年內發生,有80%出現在原來的位子或頸部,20%則可能轉移到其他部位。

36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口腔癌治療後多久要追蹤檢查一次?

A ㄧ般病人治療後的第一年,應每月追蹤檢查一次,第二年每2-3個月追蹤檢查一次,第三年每3-4個月追蹤檢查一次,第四、五年以後可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

37 口腔癌的預防

Q 如何預防口咽癌及下咽癌的發生?

A 避免接觸菸、酒、檳榔等致癌物質,是最有效與最重要的預防方式。

38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Q 什麼是口咽癌?什麼是下咽癌?

A 口咽位於口腔後側,前為舌底1/3處、兩側為扁桃腺與上至軟顎及懸雍垂等,下咽可細分為3部份:梨狀窩、環狀軟骨、下咽後壁等,而頭頸部其周圍淋巴豐富,癌細胞易轉移至頸部淋巴結。在台灣以扁桃腺及梨狀窩癌好發機率最高。超過90%的口咽癌及下咽癌皆是鱗狀上皮細胞癌。

39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Q 口咽癌好發年齡?

A 口咽癌其好發年齡約在50至70歲的男性,且其發生人數每年遞增,所以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

40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Q 口咽癌及下咽癌危險因子為何?

A 超過90%的病患都有抽煙、喝酒或嚼食檳榔的習慣,是導致口咽癌及下咽癌的主要因素。近年來HPV感染引起的口咽癌也越來越多。

41 口腔癌的臨床症狀

Q 口咽癌及下咽癌的症狀表現為何?

A 口咽癌及下咽癌症狀類似,早期症狀不明顯或只有喉嚨痛、喉嚨異物感等類似感冒症狀而被忽視,多數是因頸部淋巴腫大才發現腫瘤,到了晚期會出現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異常、牽連性耳部疼痛、出血、牙關緊閉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所以約有5%-15%的下咽癌病人需緊急做氣管切開手術。

42 口腔癌的診斷

Q 口咽癌及下咽癌如何診斷?

A 主要是病理切片檢查,醫師會仔細進行身體評估檢查並安排一些檢查,可能有X光檢查、內視鏡檢查、食道鏡檢查、電腦斷層、磁振攝影,正子攝影及骨頭掃描等檢查,以確立診斷及疾病分期。

43 口腔癌的治療

Q 口咽癌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A 口咽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一般而言,治療頭頸部的惡性腫瘤是以治癒為首要目標,但也希望能夠保留病患的吞嚥、呼吸及言語功能,減少最終氣切管或鼻胃管〈或胃造廔管)的留置率。

44 口腔癌的治療

Q 口咽癌的治療如何選擇?

A 口咽癌的治療目前以化學放射線治療為主流,不過隨著手術方式的進步,對於一些適當的病患,能夠施以低侵入性的「器官保留手術」,手術後若有足夠的安全邊界,或有機會免去術後的放射線治療,對於病患治療後器官的功能及生活品質皆有所助益。因口咽癌對放射線治療的反應僅次於鼻咽癌,所以早期T1-T2的口咽癌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效果差不多;對於T3-T4腫瘤合併放化學治療。

45 口腔癌的治療

Q 下咽癌的治療如何選擇?

A 下咽癌的治療,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射線治療、手術合併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等方法,其中手術治療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早期的下咽癌可單獨使用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兩者通常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又能保留住喉部的重要機能。晚期的癌症則仍是以廣泛的手術切除合併術後放射線治療為主,這種方法雖可將腫瘤徹底清除,但喉部的發聲功能也將受到影響;所以近年來,對於腫瘤較大或分期較晚者,會以前導性化療2-3個療程再接受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來治療,希望能保留住喉部的發聲機能並達到治癒及控制的療效。化學治療以鉑金類(platinum-based)藥物為主。

46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口咽癌及下咽癌的預後如何?

A 早期診斷與治療,是決定口咽癌及下咽癌治療結果與及保存咽喉機能的最重要因素。依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口咽癌經積極治療下,1~3期的五年存活率皆超過50%。口咽癌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為65%。若癌症已擴散,則總體5年生存率為39%。

47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下咽癌的預後如何?

A 大約70%的下咽癌病人在發現時都已經有頸部淋巴結的轉移,因此預後較差些。根據醫學文獻的報告,下咽癌三年的平均存活率為30~60﹪,五年的平均存活率為25~30﹪;但若是第一期、第二期的下咽癌病人的存活率,甚至可高達80-90﹪以上的。

48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下咽癌的復發率高嗎?

A 下咽癌病人90%的復發在治療後2年內發生,所以需密確的追蹤檢查,以期早期偵測復發。

49 口腔癌的自我照護/預後

Q 什麼是多重癌?口咽喉癌或下咽癌發生多重癌的機會高嗎?

A 多重癌即為第二原發癌,依照醫學的定義是指另一獨立的惡性腫瘤,其發生的位置距離原發腫瘤大於2公分,或是發生的時間離原發腫瘤大於3年。根據文獻統計,下咽癌或口咽癌的病患,其併發多重癌(多數為食道癌)的機率,可高達40%。多重癌好發的位置以頭頸部區域(不同於初始癌症位置)為主,其次則為上呼吸消化道系統,如食道、肺部。因此透過定期且長期的追蹤檢查及遠離致癌因子(菸、酒、檳榔)的使用,是避免多重癌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