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問:我現年21歲,從小全身臉部就有很多痣,隨著年紀增長,痣的數量也在增長,最大不會超過2mm,有些有些微的突起,而且我皮膚很白,曬不太黑,小時候看過皮膚科醫師,他交代要少曬太陽,而我因為喜愛戶外運動,並沒有照做,近來漸漸接觸關於皮膚癌的資訊,開始擔心了起來,但又覺得這些痣從小就一直冒出來,會有不良的影響嗎?請問我容易長痣是否為皮膚癌的危險群呢?

台北榮總 腫瘤科 王緯書醫師

答:近年來由於戶外休閒活動的增加,以及大氣臭氧層被破壞,日光中的紫外線直接照射到皮膚的機率也隨之增高,因此使得皮膚癌,尤其是黑色素瘤的發生率也增加許多,成為醫療上之重要問題。黑色素瘤的胚胎來源係來自於神經脊(neural crest),因此在將切片標本作特殊的免疫染色時會呈現S-100蛋白陽性之反應。黑色素瘤之好發年齡為青年及中年人為主,於青春期前之孩童極少發生黑色素瘤。

於東方人之黑色素瘤多為肢端小痣型黑色素瘤(acral lentiginous type),它與國外白人所好發的表淺擴散型(superficial spreading type)黑色素瘤有極大的不同,國外白人之表淺擴散型黑色素瘤之癌細胞多半呈水平分布,極少垂直侵犯,較少發生轉移,於治療後預後較佳。中國人有70-80%之黑色素瘤為肢端小痣型,其特色為好發於手掌、腳掌等日光未必照射得到的部位,以及黏膜部位,它們非常具有侵犯性,往往在腫瘤還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往下垂直侵犯,穿過基底膜,侵入血管或淋巴管內而發生轉移,故預後極差,三年存活率僅10%左右。

黑色素瘤之預後與其皮膚侵犯深度之不同而有極大之差異,因此早期診斷一直是腫瘤醫學界之目標。如果能儘早發現並作治療,則預後較好,因此對於各種皮膚表面的色素斑塊要時常去留心觀察。如有變化應提高警覺,儘速就診。有醫師曾提出七點檢查表,作為民眾自我檢查的參考,包括大小、形狀、顏色的改變,斑塊的最大直徑超過七公厘,以及發炎、發癢、出血等現象,其中以顏色、大小以及形狀等三項之變化最有意義。也有作者提出所謂的〝A、B、C、D、E〞準則,包括皮膚斑塊之形狀不對稱(Asymetric shape),邊緣不規則(Border irregular),顏色改變(Color change),直徑超過6公厘(Diameter > 6mm),以及表面突起(Elevation)等現象,如有上列現象應儘速就醫,醫師會為您作詳細之檢查,並於必要的安排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

至於容易長痣是否是罹患皮膚癌的危險群,一般而言痣與皮膚癌並無連帶關係,然而如果身上的痣出現上述的變化時,則有可能是皮膚癌應立即就醫。如有進一步問題歡迎移駕台北榮總腫瘤科,我們有專科醫師為您診治

 

 

登錄日期:91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