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問:大腸癌合併肝肺轉移,無法開刀,目前化學治療中,如果治療有效請問多久CEA會下降?如果作電腦斷層腫瘤沒有縮小,但CEA有下降,是否對病患也有幫助?

台北榮總 腫瘤科 王緯書醫師

答:癌胚抗原之CEA是一種醣蛋白,自西元1965年被發現以來,CEA已廣泛地被應用於臨床,目前CEA用於大腸直腸癌主要可分為兩方面,第一是手術完全切除腫瘤後的追蹤,如果手術前血中CEA濃度有增高,於手術完全切除腫瘤之後,CEA會迅速下降至正常範圍(即<5ng/ml)。CEA之血中半衰期根據文獻報告在1.5至3天,平均為兩天左右,因此於手術完全切除腫瘤之後,血中之CEA濃度平均每2天會下降一半。手術後可以定期追蹤血中CEA濃度,如果原本已經恢復正常的CEA濃度又逐漸升高,則表示大腸癌復發,或發生遠端轉移(最常見轉移的部位就是肝臟及肺)。

CEA用於大腸直腸癌的第二項重要應用,是手術前評估病患預後的參考。多篇文獻指出,如果手術前血中CEA濃度明顯升高的話,其預後較差,存活期也較短。除了大腸直腸癌之外,很多腫瘤如乳癌、肺癌等,也會分泌CEA,抽菸及肝病患者之CEA也會升高,因此CEA對大腸直腸癌並不具有特異性。又由於早期大腸癌之病患,其血中CEA濃度會上升的機會並不高,才百分之十左右,敏感性甚低,因此CEA目前並無法作為大腸直腸癌之篩檢或早期診斷用。健康成人想藉測血中CEA之濃度高低來判斷是否有大腸直腸癌更是十分不可靠的做法。

對於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就是化學治療,包括口服及靜脈注射方式給藥。通常於治療期間每兩個月醫師會安排影像學檢查(胸部X-光片,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等)來檢視是否於化療後腫瘤有縮小或消失,或是有新的病灶出現。然而有些病灶是影像學檢查所不易測量的,例如腫瘤散佈於腹膜表面,這時就可以藉由測量血中CEA的濃度來判斷化學治療的療效。

如果CEA於治療後下降,則表示治療有效。 至於某些病患於化學治療之後腫瘤並未縮小,但血中CEA濃度出現明顯下降之情形,有一篇文章有探討到這個問題,作者的結論是不管影像學檢查腫瘤是否明顯所小,只要血中CEA濃度出現明顯降低(包括降到正常範圍以及降到原來的一半以下),對病患的預後即存活都有幫助。所以CEA可以做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於化學治療期間療效以及預後評估的參考。除了影像學檢查之外,病患也應定期追蹤血液CEA之濃度。

 

 

登錄日期:91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