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問:內人罹患3c卵巢癌,六次化療後測得CA125為20,一個月後追蹤檢查,發現指數升高為29,請問目前有何藥物可有效控制?目前的(正子攝影)對復發的癌細胞偵測有效機率如何?

台北榮總 腫瘤科 王緯書醫師

答:就第三期卵巢癌而言,在手術切除大部份腫瘤之後(debulking surgery)的標準治療為含有順鉑(cisplatin)之復合適化學治療組合。在以往第一線治療卵巢癌療效最好的是cisplatin加上cyclophosphamide,自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問世以後,於1996年有文章發表證實於第三、四期卵巢癌手術後,腹腔內仍殘存有1公分以上腫瘤之第一線治療以cisplatin加上paclitaxel最好。

您夫人於治療之後,血中腫瘤指數CA125濃度,如果出現持續升高之情形,通常在繼續追蹤2到6個月之後就會出現明顯的腫瘤復發之情況,包括臨床上以及放射線影像檢查上的復發。然而目前對於這種無症狀臨床上無復發,只有CA125升高的病患而言,並沒有證據顯示於此時立即給予化學治療要比延後治療,等到病患出現明顯之復發時才治療來得好。

如果病患希望繼續接受積極治療的意願很高,可以考慮接受第二次剖腹探查手術(second-look operation),看看腹腔內是否仍有殘存之腫瘤,並可做切片送病理化驗,此時有的病患會發現到腹腔內仍殘存有極少量的腫瘤(一般均小於0.5公分)尚未完全清除乾淨,或是以手術者之肉眼雖然看不到,但是切片標本於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癌細胞。此時一般均會給予含有鉑類的化學藥物組合,或自腹腔內灌cisplatin以治療之。

然而醫學界也發現於此時立刻給予化學治療,同樣地,也並不能夠有效地延長病患的存活。因此可以暫緩治療,繼續追蹤,等到疾病有明確惡化時再開始治療。如果令夫人之前接受過含鉑類之化學治療,但出現明顯臨床復發的時間在化療結束後6~12個月以上者,仍有可能對鉑類治療有反應,建議可以先試cisplatin治療。如令夫人於鉑類治療後半年內就出現明顯之復發,或是於第2次剖腹探查手術中發現腹腔內之腫瘤過大(在1~2公分以上),則表示令夫人的卵巢癌對鉑類具有抗藥性,於此時則可以考慮使用第二線治療。如令夫人之前未使用過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則太平洋紫杉醇於此時是首選藥物。如令夫人之前已經用過太平洋紫杉醇則此時Topotecan與微脂體包覆之小紅莓(liposomal-doxorubicin)是推薦用藥。

至於正子造影(PET SCAN),(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於偵測卵巢癌的角色有文章報導,於51位卵巢癌病患接受剖腹探查手術前做正子造影檢查,於手術後與其切下來的組織切片做對照,結果發現PET SCAN與組織切片之發現極為吻合,其陽性預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為86%,其陰性預測值則為76%,證實正子造影的確是追蹤卵巢癌復發的一項重要工具。然而以正子造影如此高昂的檢查費用之下(一次五萬元,自費),是否可以有效地早期治療這些病人,進而有效延長她們的存活仍有待臨床試驗加以證實,目前並不清楚。

 

 

登錄日期:90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