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雜誌 > 癌症新探 > 肺癌專輯


 

常打大哥大會引起癌症嗎?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湯國政

根據目前的估計,在世界上目前使用中的行動電話大約是一億九千萬隻,而預計在公元2002年時,數量可以增加到約七億隻左右。隨著行動電話之普及,有關此種手機之使用對於人體健康之影響,已引起普遍而相當廣泛之關切。為因應此種日益增加的關切之心,世界衛生組織(WHO)乃於1996年成立國際性之電磁場研究計劃,探討目前既有的科學證據,包括行動電話發出之無線電電磁波對於生物體健康方面之影響,並推薦新的研究計劃。
在探討發自行動電話之無線電頻(RF)之前,必須先認清RF電磁波,在人體內之物質中並不會使原子帶電成離子而形成游離輻射。因此稱之為非游離輻射,前者可導致癌症之發生,已被證實,而後者與癌症形成之關係,則有待進一步之研究。
在澳洲雪梨之Centenary細胞生物研究機構中,以Tony Basten為首之研究人員,以兩百隻有基因缺陷之老鼠,分成兩組做前瞻性之研究,其中一半接受一天兩次,一次半小時之之脈衝微波輻射照射(相當於歐洲式手機之電磁波頻率),另外一半為對照組。經過18個月後,發現照射組得到惡性淋巴瘤之機率約為對照組之兩倍。然而在其他地區進行之流行病學之研究無法支持上述結果,而且普遍的認為老鼠與人類吸收輻射線之方式存在著基本上之差異,前者幾乎是全身性之照射,而後者則是局部性的侷限於人體的頭頸部或其他區域。科學家們認為微波無法產生足夠之能量對原子核內核酸DNA造成游離性之破壞力,但有部分研究者則認為微波能量可以擺動或甚至改變DNA之化學結構。
目前包括英、法等10個國家在內之科學家們正打算使用一種"案例-對照研究"(case - control study)之方式來探討行動電話之使用與腦瘤,耳下腺瘤,以及聽神經瘤發生機率之關係。選擇這些部位之腫瘤乃著眼於一般人使用行動電話時,最接近輻射照射地區為腦部,耳下腺以及聽神經部位等。這項大型研究計劃將於1999年底展開,預計成果將於2003或2004年公佈。
無線電波可使細胞產生增殖及變形。Balcer-Kubiczek及Harrison等人於1991年實驗中,將小鼠胚芽纖母細胞置於120赫茲脈衝調變的微波照射達24小時後,藉由腫瘤促進劑的作用,發現可誘發潛伏之變形。雖然微波輻射會促使離體細胞之變形,但是否會誘發體內進一步之腫瘤致癌增生,仍存在著一個變數。
有關暴露在無線電波磁場與生物體內癌細胞之增生研究,大多為將已知癌細胞植入免疫力受損之動物體內,觀察其致癌因子之變化情形。然而這類之研究亦呈現不同之結果。在Szmigieski等人之一系列實驗中發現在無線電波長期暴露下,隨著輻射吸收能力之增加,皮膚腫瘤細胞有增長之情形。不過,學者Chou則認為原發性腫瘤細胞是扮演致癌刺激物之角色,而非反應出實際由無線電波照射所造成之生物效應。
由實驗動物受到非游離輻射而導致癌症往往與流行病學之研究所得到的結果,存在著相當之落差,其結果至少有下列數點是可以被理解的。第一實驗動物之免疫力與人體不同;第二手機發生之電磁波與人體組織間之交互作用甚為複雜,而身體內部對於輻射之吸收能力與能量密度分布亦不均勻。絕非由單一細胞或組織或單純的動物實驗結果加以延伸,即能找出真正的答案。而在流行病學方面,有關電磁場與癌症間之關係,亦有相當的爭議,此乃基於對手機發出之無線電磁波之生物機轉尚未確定,加上缺乏上述電磁波暴露環境之量測數據,乃至於樣本數量之多寡,是否達到統計學上之意義以及在多變數分析當中必須考慮到的干擾因子。另外在致癌因子之個別發生率及潛伏期之長短所造成之研究結果之偏差,亦在考慮之列。
綜上所述,目前並無任何直接或間接證據,來證實行動電話與癌症之發生有因果關係。因此目前在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歐美十大國之科學家所作之研究得到結論之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一般民眾及有關當局以下數點建議:
(1) 注意手機對於一些電器用品之電磁干擾,如醫院加護病房所配備之敏感電子醫療器材。
(2) 個人身上如因特殊之醫療需要而必須戴上心律調整器或助聽器時,必須與相關的醫療工作人員詳細討論之後。才能使用行動電話。
(3) 手機之使用可能干擾航空器上所配備之若干精密電子設備,進而影響其正常功能之發揮,以及整個飛航系統之安全,因此在飛機起降之際,尤應特別注意禁用行動電話。

 

 

登錄日期:95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