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雜誌 > 癌症新探 > 口腔癌專輯


 

﹝書摘單元﹞

恩寵與勇氣

清華

這是一則愛情故事,一段癌症病人勇敢面對厄疾,藉著靈修與冥想體現自我,從而推己及人的可歌可泣的真實經歷。1983年8月3日,年輕貌美、冰雪聰明的崔雅•吉蘭遇到了超個人心理學天才肯恩•威爾伯。這一對彷彿「生生世世都在尋覓對方」的金童玉女「一觸鍾情」,交往兩個星期便決定結婚。肯恩當時已被視為超個人心理學首屈一指的理論家,並被譽為天才。崔雅則是在取得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後,因熱愛環境運動而積極參與環保,同時協助友人設立自由的靈修中心,以行動展現她對心靈和環境的關懷。
婚禮訂在11月26日。結婚前一個月,崔雅進醫院體檢,不料醫生在她的右胸下方發現一個瘤,檢驗結果腫瘤有2.5公分大,是會擴散的瘤,而且腫瘤細胞極度分化不良。婚禮如期舉行,但是開刀、放射線治療接踵而來。八個月後復發,再度開刀,接受六個月化療,又八個月後發現罹患糖尿病。1988年1月,癌細胞擴散到腦部和肺部,崔雅接受另類療法,無奈癌細胞惡性重大,崔雅在失去視力後終究敵不過病魔,於翌年初撒手人寰。
《恩寵與勇氣》這本書是肯恩•威爾伯輯合他自己和崔雅的日記,將兩人從相識到結合,以無比的愛與智慧共度難關而作的真實記錄,讀之令人為之動容。讀者不但可以從這本書得知崔雅罹病的心情和醫病的過程,更可以藉由肯恩與崔雅在靈修上的互動與啟發,一窺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讀過這本書後,我們學會原來生病也可以是修行,同時可以經由學習在修行中放下自己,甚至超越自己,只要心中有愛。

小檔案
書名: 恩寵與勇氣《Grace And Grit》
作者: 肯恩•威爾伯 ( Ken Wilber )
譯者: 胡因夢 、 劉清彥
出版者: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1998年11月初版一刷

被意義定罪 這就是一直在我身體裡滋長的東西。我打了個冷顫,像團繭一樣把自己裹在毯子裡。長久以來我每個星期慢跑十二哩路,我吃得很好,通常是生菜沙拉和蒸過的青菜,我一直規律地靜坐、學習,過著寧靜的生活,誰能了解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是我?為什麼人會得癌症?
人類都被意義定了罪,他們好像註定要製造各種價值和判斷。好像我得病這件事還不夠,我還得知道「為什麼」我會得這個病,為什麼是我?它的意義是什麼?我做了什麼錯事?它是如何發生的?換句話說,我必須賦予這個疾病某種意義,而這個意義讓我和我的社會緊緊相連。
心智和情緒對疾病而言絕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這和因欠缺知識而把某種疾病誤認為道德上的弱點是截然不同的。從發現崔雅得癌症的第一個星期到未來的五年中,這是我們一直都在面對的問題。另外我們又開始研究各種的另類療法。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挖掘這些主流與另類療法的所有文獻,希望能從其中得到一小部分的事實。崔雅和我最後終於替這個病找到了意義,而且在健康和治療上發展出我們自己的理論。但眼前我們必須盡快治療這項疾病。

平衡與否的問題 崔雅在她的病痛中逐漸學會自主的態度。她接受了五週半的放療,這是一種無痛的治療,主要的副作用是輕微的疲倦感及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崔雅開始履行她最應該做的事:「改變那些人生中必須改變的事。」這一場功課對我們而言非常清楚:存在與做事、接納自己與改善自己之間的平衡。存在意味著:放下和讓心中的神出現,接納,信賴,寬恕。做事意味著:負起改變自己的責任,並且全力以赴。
醫生走了進來,他再度提醒我只能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而且要把農藥徹底洗乾淨。不要喝加了氯的消毒水,不要吃肉,因為我注射了荷爾蒙和抗生素,白色的魚偶爾可以吃。要開始做運動,同時要服用身體可以承受的維他命B、C來幫助過敏症。不要服用抗組織ㄢ,除非真的需要,因為它們只會把症狀掩飾住。小心不要服用含有酵母的維他命,尤其是維他命B,因為過敏體質常會對酵母產生反應。要經常服用乳酸菌。
我記得發現自己罹患乳癌時,心中的想法是,既然要死了,就死吧!我當時主要的感覺是,如果死亡是必然要發生的事,那就順其自然吧!接著我的感覺又改變了。書讀得愈多,接觸的人愈多,便愈覺得接受死亡是很危險的態度。我開始害怕,如果我活下去的意志力不夠強大,可能會死得更早,我強迫自己必須活下去。執著於生,其實意味著放不下。就是這份執著讓我產生了非黑即白的態度:我要不就想活,要不就會死。然而比較放鬆的思考方式應該是:我既可以擁有活下去的欲望,又能在大限來臨時放下一切。

自戀還是自我緊縮?崔雅結束最後一次的化療到現在已經兩個月了,雖然化療對身體是一種嚴酷的懲罰與考驗,但崔雅憑著極大的勇氣與毅力,熬過了這段最艱困的時間。然而有些東西改變了。我們兩人因為筋疲力竭開始產生摩擦。對這段期間的生活我不想著墨太多,也不想粉飾太平。簡而言之,對我們倆而言,這段日子就是活脫的地獄。
我的核心問題其實很簡單,為了隨時隨地幫助崔雅,過去一整年我完全壓抑了自己的興趣、工作、需求以及自己的生活。我是自願這麼做的,如果再有相同的情況發生,我將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做,讓自己事先有更多的支持系統,同時更清楚身為全職支持者所必須的犧牲。
在崔雅生病的過程中,我學習到許多功課。我之所以願意深入自己與崔雅的這段煎熬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的經歷,或許可以讓許多人避免重蹈我的覆轍。事實上我以如此艱難的方式所學得的功課,在某種程度上也慢慢變成了「癌症支持者」的發言人。

自療的時候到了 他告訴我當時他差一點就自殺,這實在嚇壞我了。唯一能支持我、讓我無懼於癌症的原因就是我不想離開肯恩,如果他當時真的那麼做了,我不知道自己會怎麼辦?也許跟著他一起了斷。另一個轉變是,我發現自己那要命的的完美主義漸漸消失。我一直努力對治自己的問題──譬如蓋霍塔湖的房子,我總想在每個細節上做到「盡善盡美」。現在我比較願意接納事物的真相,過去我所遭遇的痛苦其實是由自己剛強的性格造成的。人一旦求完美,就會將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耗費在繁瑣的細節上( 這是我諸多的癖好之一 ),因而失去了更寬廣的視野,也無法察覺真正的意義。
此外我也覺得自己比較謙卑了。我愈來愈能看清楚自己所面臨的生命情況。透過我所經歷的這一切,才發現自己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我的問題和無數個世紀以來的人類企圖解決的問題是一樣的。從這份認識之中生出一種新的謙卑感,一種接納事物真相的新層次,好像凡事都能如實地呈現。
我的生命似乎已經專注到只為當下而活,對於眼前所做的一切也比較放鬆了。我只是順其自然地去做,讓急躁的情緒脫落,只砍眼前的柴,只從鄰近的小溪取水。我開始給自己充裕的時間,逐漸發展出一個寧靜而開放的內心空間,然後靜觀其變。

一種不同的聲音 我認為崔雅的糖尿病極可能是化療引起的。成人罹患糖尿病,遺傳可能只是潛藏的因素,心理壓力才是真正的病因。對崔雅而言,化療正是這個致病的外在壓力。崔雅的視力已經開始衰退,我們不知原因為何。她整天都得戴眼鏡。
當崔雅的血糖漸漸被控制住以後,她的情緒也獲得相當大的改善,沮喪與憂鬱幾乎都消退了。不過最重要的是她內心產生的變化,不僅影響她個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她的靈性、她的志業。我欽佩、驚嘆,甚至嫉妒地看著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要耽溺在痛苦、自憐與厭倦中實在太容易了;反之,她卻變得更加開朗、更有愛心、更寬容,也更慈悲,顯然應驗了尼采的那句話:「沒有摧毀我的,反倒令我更加強壯。」我不曉得崔雅到底從癌症與糖尿病中學會了什麼「功課」,但對我來說,這個功課就是崔雅本身。
星期一晚上舉行的乳癌婦女聚會中有位女性也啟發了我的想法。我曾猶豫是否該將自己委身於這份為癌症病人服務的工作,部分的恐懼來自我必須面對所有的病人未來各種的可能性,另一部分的恐懼則單純來自那些將橫陳在我面前、出現在我腦海中的癌症事實。
幾天後我終於明白了,這股恐懼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我讓這個疾病及它可能對人造成的悲慘後果,如烏雲般遮蔽了眼前那些活生生的人。我們在聚會中所談論的經常不是癌症,那只是附帶的話題。這些人深深投入自己的生活、痛苦、勝利、愛與子女中,癌症只是其中的一件事而已。我想這促使我逐漸脫離癌症,一步步回歸自己的生活中。我喜歡和這些即使得了癌症、仍勇於生活的人共修。最重要的是學習與癌症共存,即使你試圖改善它。  ( 本文部分內容摘錄自《恩寵與勇氣》一書 ) 

 

 

登錄日期:95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