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胃癌之黏膜切除術 台北醫學院 萬芳醫院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簡稱EGC)的定義源自1962年日本消化器內視鏡學會所定"胃腺癌之侵潤侷限於胃黏膜層或黏膜下層",在這定義中並不考慮是否有淋巴結侵犯。儘管胃癌五年粗存活率低於15%,但EGC 的預後卻可達到與同齡健康者一樣的結果。因此"早期"胃癌的意義,事實上即指可"治癒"的胃癌,而與腫瘤大小、時間無關。 臨床上EGC 的症狀並不明顯︰如一般上腹部痛、消化不良、或噁心、想吐,但体重不會減輕,這些症狀是否直接由癌引起不得而知,有時與消化性潰瘍很相似。一般而言,EGC 症狀很容易被忽視。理學檢查也沒有特殊異常,因為一般的血液常規檢查或生化檢查都在正常範圍內。故只能靠放射線攝影或胃內視鏡檢查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尤其是內視鏡這幾年來蓬勃發展,且可重覆作切片,已成診斷EGC 最有效的工具。 根據1962 年日本消化器內視鏡學會分類,EGC 可分為:I型(隆起型):有明顯的隆起性腫瘤。IIa型(表面隆起型):表面輕度隆起;IIb(平坦型):與周圍黏膜相比較無高低差別,呈平坦表面者;IIc型(表面凹陷型):表面呈輕度凹陷者;III型(凹陷型):有明顯的潰瘍,癌侵潤只侷限於邊緣之一部份。另也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各種型混合的混合型,如III+IIc型等。儘管EGC 可分凹陷、平坦、或凸出型,但只要癌細胞穿過胃黏膜肌層到黏膜下層,淋巴轉移機會就大增,主要原因是黏膜下層有較豐富的淋巴管。根據統計,在黏膜層,淋巴結轉移機會只有3%,但如在黏膜下層,則高達12-20%左右。日本Endo等人的報告指出在 332例EGC 中,癌的深度和大小(>5cm)與淋巴轉移成正比。 EGC 診斷一旦確定,次全胃切除(subtotal gastrectomy)可得到滿意結果,如為多發性或在胃上端有侵犯,則考慮全胃切除(total gastrectomy)。如有淋巴轉移現象,則周圍淋巴結應徹底清除(radical lymphadenectomy)。目前更發展出內視鏡治療術(endoscopic therapy),對一些不適合開刀或不願意開刀病人,可考慮採用。 經內視鏡來治療早期胃癌大抵可分為兩種型式,一為局部破壞 (Local destruction),一為局部切除法
(Local resection),前者包括 (A)雷射治療 (Laser therapy),如光線性療法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或直接高溫燒灼法 MST 主要問題在是否能完全切除病灶及淋巴結是否會轉移?因此術前評估相當重要!一般而言,切除病變以直徑不超過2公分為原則,超過2公分,可能切除不完全,如勉強施行,也可能造成穿孔。而且根據統計,癌病變越大,轉移機會越大.,但日本山口大學Karitaet等最近發表論文指出,2-4公分的腫瘤,可分次施行切除,也就是每次只切除部份,經二至三次再完全切除;另外也要考慮癌細胞侵犯深度,此與淋巴結轉移有密切關係,如前言侷限在黏膜層的早期癌,淋巴結轉移機率非常低,約只 3%左右,但侵犯到黏膜下層,則淋巴結轉移機會可達2-20%左右,因此術前如能以內視鏡超音波來評估,可更確定此手術的可行性。切除後之病理組織檢查也很重要,如發現有癌細胞侵犯細小淋巴管,則淋巴轉移機會相對提高,至於癌細胞分化,有報告指出,未分化(poor-differentiated)之早期癌,轉移率反而低,可能因未分化癌生長速度非常快,如還在早期癌階段,表示存在時間相當短,因而還來不及轉移,而同樣大小的分化癌(well-differentiated),可能已存在一段時間,因此轉移機會反而高,當然這只是一種揣測,真正原因並不清楚。另外病變如屬潰瘍型 (Type Ⅲ),MST操作轉困難,且淋巴結轉移率也較高。 日本由於早期胃癌病例相當多,因此對 MST經驗也轉豐富,根據他們報告,MST成功率可達 90-95%,與手術結果相當,因此在考慮到病人年齡和日後生活品質方面,若病人不願意,或不適合開刀時,則MST可成為重要治療方法之一。當然如前所述,術前評估非常重要,原則上以病變不超過2公分、凸出型,局限在黏膜層之早期癌,效果最佳;潰瘍型 (Type Ⅲ)之早期癌則考慮使用雷射或手術切除。MST 之後也要定期追蹤檢查,如有復發現象,可重覆治療,或外科切除。 |
|
|
登錄日期:94年10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