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雜誌 > 癌症新探 >兒童癌症專輯


 

乳癌病人的復健治療

台北榮總 復健醫學部 主治醫師 孫丕昌

癌症倖存者經常遭遇重大的身心壓力,影響生活品質至鉅。若是經由復健團隊的早期介入,可以使得癌症本身及治療引起的失能現象,減少到最低的程度,有效地改善生活品質。

外科手術是乳癌最常用的治療方式,目前較常採行的手術方法,是保留了胸部的肌肉組織,而腋下的淋巴結則做選擇性的切除,術後再配合化學及放射治療,這些治療都會伴隨生理上的變化甚至造成心裡的創傷。針對不同治療方式以及病人恢復的各個階段中復健治療的重點以及他所扮演的角色,分別敘述如下:
乳癌病人在完成手術之後應將患側上肢維持在外展的方向,可以在手臂下墊枕頭,而日常的梳洗、飲食等活動也應儘量使用患側手。術後第二至第三天即可指導病患從事運動。包括手掌幫浦運動,透過交替的伸展、屈曲以避免局部的水腫。兩側手肘及腕關節要進行主動及被動運動。以預防關節的攣縮及僵硬。另外應該指導病人深呼吸及咳痰的技巧,避免因為疼痛而造成肺部的擴張不全甚至併發感染。並且配合手術後的藥物控制,指導病人一些放鬆的要領,以減緩病人的疼痛。

當病患的引流管拔除之後,就可以開始做肩膀的關節活動,並且逐步的增加一些關節運動,像爬牆運動以及治療帶等輔助器具,以好側協助患側進行關節活動。
一旦傷口拆線之後,可以再積極的增加關節的活動程度,並且可以針對病人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復健治療器具,例如各種熱療、電療等,以消腫、止痛及預防攣縮。
在手術一個月之後,可以開始做疤痕按摩,以軟化及減少結締組織的增生。並且指導病人進行一些居家運動,即利用一些家中的設施來配合運動,例如使用化妝台支持患側手臂,逐步抬高手臂來梳理頭髮。或正面或側對牆壁來做爬牆運動,這樣可以逐漸增加肩膀的活動程度。

另外可以透過一些遊戲的方式,例如使用小皮球來作手部的抓握以及拋球的訓練,以及使用跳繩來做搖擺繩子練習,逐漸嘗試旋轉到最大程度,同時順、逆時針方向都應該來回地做到。也可以以手掌將舊報紙弄破,藉以加強前臂及手掌的肌肉強度。平時也可以面對鏡子觀察兩邊肩膀是否平衡,高度是否對稱,可以隨時提醒病人調節自己的姿態。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

基本上病人在術後四週時,臂肩關節活動度若是仍然受到限制,無法回歸正常,就應該及早前往復健科求診,以便早期積極介入,避免關節攣縮的發生。若是病患接受局部放射線治療,應該從治療期間開始延續關節活動至少兩年,以避免後遺症發生。

乳癌術後一些常見的後遺症有:
關節僵硬
常是因為術後活動減少,再加上疼痛造成不敢運動所引起。可以透過擺位的技術及關節活動度運動來維持活動的程度。當關節的僵硬攣縮已經產生的時候,可以藉由從淺層到深層的熱療,並透過深部摩擦按摩的方式和一些牽引的運動來軟化已硬化了的纖維及結締組織。

淋巴水腫
由於患部淋巴結受到影響,造成淋巴回流受阻,進而引起患側上肢的疼痛、腫脹,甚至影響關節的活動。臨床上可以簡單用量臂圍的方式若是增加達於兩公分則表示有意義,需要以復健方式積極介入治療。

在症狀出現的早期,可以將患側肢體抬高,或是指導病人自行作向心方向之按摩及配合肌肉幫溥的活動。當腫脹加劇的時候可以用彈性繃帶或是空氣幫溥加壓的方式,促進淋巴液的回流。不過當患處有續發性感染或是有腫瘤細胞擴散的時候,此類治療是絕對禁忌的,所以病人都應該由醫師詳細評估之後,才能夠採行此類治療方式。

疼痛
在乳房手術過後,常造成同側感覺異常的現象,以及一些疼痛不適,甚至有術後的幻肢痛,如果症狀持續,可以採用局部的按摩或去敏感法以及經皮神經電刺激的方法來解決。另外需要注意是否有局部軟組織的病變,像是棘上肌二頭肌腱炎、患側的冰凍肩,都是常見的問題。另外像一些表淺靜脈栓塞及血栓炎等,以及放射線治療後產生的神經病變,皆會引發疼痛。所以對於疼痛經久不癒的病人,必需要經醫師的診治來確定原因。

肌肉無力及姿勢不良
由於部分的組織切除及活動量減少,常會造成肌力的下降,可以配合一些主動性活動的增加,逐步訓練肌肉的力量。有時候病人無力的現象一直持續,也必需要排除是否有臂神經叢受傷的情形,以免延誤病人的治療甚至造成二度傷害。
總之,病患在手術之後,就應該開始各項保持肌力、關節活動度的運動。若是患部有拉扯或疼痛的感覺時,就應該放鬆一下再繼續運動,從簡單到繁複的動作循序漸進。大致上說來出院前以輕量的活動為主。出院的第一個月以中度之活動為主,拿重物不要超過三到五磅,一個月後就可以從事較重的活動。若是有懷疑後遺症的產生,則必需向醫師求診,才能避免延誤病情。

 

 

登錄日期:96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