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 癌症新探 >兒童癌症專輯
|
書名:好想陪你一起長大 我們在候診室,害怕但是抱持希望,明確的知道死亡在每一分鐘都伴隨著我們,然而,也同時讚賞生命的奇蹟與仁慈。 作者在他收養的女兒愛咪才剛三歲時,便因昏倒而查出得到了腦瘤,自手術至最後化驗出來得知是惡性腫瘤,經歷了所有罹患癌症病人都會經歷的否認、憤怒、沮喪等情緒,最後接受事實進行放射線治療。看似無奇,但了不起的是他用筆寫了一封又一封的信給他女兒,傾訴自己的害怕、愧疚、感恩之情,內容溫馨感人,為讀者上了一堂人生的課程。 「當我們被問到希望自己怎麼死的時候,大部份人的答案都是一樣的:立刻、突然、沒有折磨,希望是在睡夢中。這種對於死亡的夢想表示大部分人,仍然在避免面對死亡」。大部份人都不希望聽到病人表現害怕的情緒,「害怕」在人們中間建立起一道牆,親朋好友都會關心你究竟好不好,但是如果不是好消息,就會期望您不要說出來,因為他們可能會突然手足無措,然後做些不著邊際的安慰,甚至就因不知如何做而就此消逝蹤影。事實上,病人們多希望有人能分擔他們的害怕、憂愁,只是不知如何才能坦言? 才三歲的愛咪,就曾以做惡夢、尿床等行動來表現她的不安,但她敢在爸爸為了怕被人恥笑而戴帽子時,要求他拿掉帽子給麥克叔叔看,對她而言,那根本就沒有什麼,因為他是她爸爸,對於外表上的改變,她沒有什麼適應上的困難,她認為這光滑的頭是很巧妙、很有趣的,瑞夫的太太也是採這種正面的態度,試想自己都不能面對問題,在家都得一層層保護自己,會有多累、多不幸?爸爸教導女兒種種,女兒這小甜心也為爸爸上了一課呢!由此病,爸爸與女兒變得有更多的時間相處,可以不需要趕,兩人變成了好朋友。死亡使得其他「重要」的事變得不重要了。作者為了允諾過女兒十三歲時要給她一個心形項鍊,趕在做治療之前到珠寶店為她選購,這種父女之情真讓人動容。 書中還對許多坊間書中罔顧專業的醫療診斷,誇耀所謂的偏方,感到憤怒,因為這些強調治癒、奇蹟以及自己充當醫生的書中,通常都跳過了最難處理的部份,他們都無法處理要如何解決害怕及無助的感覺,他們也無法抓住那些充滿喜悅以及內省的時刻,把過錯全歸給醫生、醫院或者是醫療人員是很容易的,但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努力,病人才能存活下來,胡亂宣揚奇蹟是不負責任的。 作者為女兒編了一個「芒果樹的祕密」童話故事,藉著毛毛蟲結蛹的故事,隱喻父母總有一天會離孩子而去,三歲的愛咪竟然聽懂了,她不喜歡有關蛹的部份,她看著爸爸開始哭泣,無法停止的哭泣......。爸爸心都碎了。所幸,作者經過焦慮不安的漫長日子,終於由放療「畢業」了,他希望有機會在愛咪十三歲生日時,把那個金色的項鍊掛在她的脖子上。生命是不會多給我們多餘的一天或第二次機會的,浪費時間便是在浪費生命。 「我不知道我還有多少時間,但是,不管長或短,我知道,那就是我的一生,我僅有的一生,要好好活」。 |
|
|
登錄日期:96年2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