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 > 癌症新探 >攝護腺癌專輯
|
維甲酸對於皮膚鱗狀上皮細胞癌的效果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 內科部 血液腫瘤科 邱昌芳
主任/博士 前言 雖然,到目前為止,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是這種基因轉位的唯一代表性疾病,但最近的研究表示,其他腫瘤也可能有類似維甲酸受體表現量改變的現象,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即是在肺癌、乳癌及頭頸部腫瘤所觀察到癌細胞內維甲酸接受體的大量減少的現象。維甲酸具有防止乳腺癌、皮膚鱗狀上皮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肝癌和口腔癌發生的化學預防功效,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從正常生理的角度來評估維甲酸,我們知道維甲酸確實能調控正常乳腺表皮細胞、支氣管表皮細胞、纖維母細胞、皮膚角質細胞、內皮細胞及軟骨細胞的生長和分化,而這種正常細胞與腫瘤細胞對維甲酸的不同敏感性,更可以提供我們作為癌症治療藥效與毒性程度的參考。 以維甲酸預防皮膚鱗狀上皮細胞癌發生的臨床效果 根據美國賓州大學附屬醫院及荷蘭萊登大學附屬醫院所觀察到的實驗結果,發現接受腎臟移植者比一般正常人較容易罹患皮膚鱗狀上皮癌,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腎臟移植者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導致真皮組織中蘭格罕氏細胞數目大量減少的緣故,而蘭格罕氏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在真皮組織中提供抗原給其他的免疫細胞;但是每天30 mg acitretin或是每天10 mg etretinate的長期治療卻可降低病人罹患皮膚鱗狀上皮癌或基底細胞癌的比率,其降低率分別是50% 和75%,這些病人經過長期維甲酸治療之後,真皮組織中CD1+ 的蘭格罕氏細胞數目的確有增加的趨勢。這種實驗結果告訴我們,刺激細胞生長和促進細胞分化這兩種細胞生理機制的周期可能因細胞而異,不能概括論之。以維甲酸處理特異的細胞,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反應差異的拿捏須靠實驗數據,不能瞎猜。另一點須注意的是,長期的etretinate治療可能會造成骨質疏鬆,但是使用isotretinoin卻比較沒此顧慮 ,因此長期的維甲酸治療,也須考慮採取定時更換不同維甲酸異構物的策略。 以維甲酸治療皮膚鱗狀上皮癌的臨床效果 目前,維甲酸治療的主要限制在於其所產生的副作用如口乾、肝功能異常等,雖然問題不大,但會減低病人接受治療的意願。而維甲酸治療有關的副作用問題,其實是出在不同細胞組織的表現出不同的維甲酸受體,因此,最近的策略是針對細胞組織的特異表現,合成僅對某一種維甲酸受體的專一性藥物,根據此種策略,最近也有一些新產品已進入第一相和第二相臨床試驗,不久,我們將會看到像治療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那麼有效的維甲酸類似產品出來,請大家拭目以待! |
|
|
登錄日期:95年11月1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