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雜誌 > 癌症新探 >淋巴瘤專輯


 

防癌面面觀

國立陽明大學 藥理所教授 潘懷宗

雖然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數仍在不斷的成長中,人們並不因此洩氣,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們每年都針對癌症發現新的知識,希望能因為它的更加瞭解,而能加以預防;在另一方面,臨床工作者也陸續發展新的治療方法,希望能藉更好的方式降低患者在抗癌過程中所承受的不適,同時也增加抗癌成功的機會。

導致癌症的原因相當多,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類(1)化學性致癌原:如香煙可能導致肺癌;而黃麴毒素與肝癌的形成有關連。(2)物理性致癌:如長期紫外線照射可能導致皮膚癌。(3)病毒性致癌原:如B型肝炎病毒感染、C型肝炎病毒感染長時間可能演變成肝癌。雖然導致癌症的因素相當的多,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影響細胞生長、複製、凋亡等等的過程才使得正常的細胞轉變為癌細胞。根據目前的瞭解,癌症細胞的產生原因之一是由於正常細胞受到不正常的氧化作用(oxidative stress),造成DNA突變(mutation),進而造成異常的細胞。因此從食物中攝取抗氧化成份以達到防癌的效果,也就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

所謂抗氧化成份就是抗氧化劑,除了一些尚未為科學家所發現,存在天然植物中之天然抗氧化劑外,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應屬維生素中的類胡蘿蔔素、維生素E及維生素C;它們可以保護身體,防止身體內自由基的形成。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會將蛋白質和去氧核糖核酸氧化,造成細胞的損害,甚至引發一連串不利於人體的連鎖生物化學反應。抗氧化劑正可藉由攫取有機性的自由基或將受激態的氧分子去活化等方式,來防止其對人體組織的危害,進而降低癌症發生的機率。

抗氧化劑存在最多的地方就是各種天然可口的蔬果植物,根據英國Guy's School of Medical Science的抗氧化研究中心的報導,紅酒中含有最多的抗氧化劑,一杯紅酒中的抗氧化劑含量是一杯紅茶的兩倍、一顆蘋果的四倍、一顆洋蔥的五倍、一杯柳橙汁的七倍、一杯白酒的十二倍以及一杯蘋果汁的二十倍。在那篇報導中並沒有提到綠茶中抗氧化劑含量的多寡,但根據近期的研究則指出:綠茶所含的大量的兒茶素與抗氧化性維生素(β-胡蘿蔔素、維生素E及維生素C等),確有預防癌症、延緩老化的功效。1991年日本輻射線研究協會的年度研究報告大會中,發表綠茶會保護動物體不受輻射線傷害的論文。1992年「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綠茶可以抑制食品防腐劑亞硝酸鹽在體內轉變成致癌物。美國普渡大學也在第38屆(1998)美國細胞生化學會的年會中,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綠茶能抑制微粒體酵素系統與致癌物的作用,降低細胞突變的發生機率,所以會阻止致癌過程的進行。

目前抗氧化劑真正的防癌作用效果仍僅止於研究階段,但是根據目前所見到的報導它的前景是相當樂觀的。至於要在臨床運用抗氧化劑來防癌,更需要經由大型及嚴謹的研究來證實並擬定預防癌症的有效使用方式。但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蔬菜水果,仍是預防癌症的不二法門。

在一般日常生活中我們由各個角度預防癌症的產生,但如果不幸罹患癌症,最重要的就是要與醫師配合,利用有效的治療方式來治療癌症。前面曾經提到癌細胞會與正常細胞搶養分及氧氣,因此造成正常細胞缺少養分及氧氣死亡;因此有些民俗療法會建議病患進行所謂斷食療法,希望能夠藉由不吃東西降低癌細胞的養分攝取而使得癌細胞死亡。餓死癌細胞的確可以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但是採取什麼都不吃的做法就不對了。試想,雖然癌細胞可能因為斷食而降低營養的供應,但在斷食的同時,正常細胞的營養供應也不足,進而導致負責對抗癌細胞的免疫細胞功能不足,那患者怎麼還會有抵抗力抵禦癌細胞的侵犯與擴散呢?許多臨床報告也已經指出,營養不良不僅會導致患者的免疫力低下,還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更進一步影響生命長短。

臨床上餓死癌細胞的方法,不是採取斷食法而是所謂的血管栓塞療法。這個治療方式一般是用於不適合開刀的病人或拒絕開刀的病人。它的做法是經由導管,將供應腫瘤營養的動脈塞住,癌細胞會因為缺乏血流帶來氧氣與養分而逐漸壞死。既然癌細胞因為缺乏血流而死亡,那正常部分的細胞呢?如果將供應正常細胞的血流阻斷,正常細胞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血管栓塞療法並不適用於所有的器官,只有在現在外科技巧能夠阻斷腫瘤細胞供血又不太影響正常細胞的供血的情況下才適用。血管栓塞療法目前臨床最常使用於治療肝癌;肝臟的血液分別由肝動脈及肝門靜脈供應,而肝癌細胞幾乎完全由肝動脈來供應,肝門靜脈幾乎沒佔什麼地位;所以如果栓塞了肝動脈,可使得肝癌細胞壞死,而無腫瘤部份的肝臟,雖然會因此而少掉了部分的血流,但因還有肝門靜脈供應血流,所以無腫瘤部份的肝臟不會因而壞死。

雖然目前血管栓塞療法在臨床上並不是使用的非常廣泛,但因為這種方法並不需要大手術就能治療癌症,因此它仍然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近期已有報導使用類似血管栓塞的方法用於治療子宮肌瘤,我們相信這個治療方式還可更廣泛的運用於多種腫瘤疾患。

 

 

登錄日期:95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