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雜誌 > 癌症新探 >卵巢癌及甲狀腺癌專輯


 

書名:愛永相隨 摘者:陳明翰醫師

作者:賽瑪.席梅爾〈Selma R .Schimmed 〉、巴利.福斯 (Barry Fox)
譯者:華德芳
出版者: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1年4月25日

作者在二十八歲時得了乳癌,為了在憤怒和恐懼上建構生命的意義與目標,便在治療與求學間創造了「機要選擇」,成立美國第一個專為年輕癌症病患提供協助和增進癌病意識的組織,後來更排除萬難,於1996年成立「團體教室」、空中互援團體和網路對話室,而集其大成的便是本書之出版。

與其他理論書類不同的是,本書之架構以患者、腫瘤科醫師、心理醫生之對話為主,幾乎所有癌症病患及其照顧者於抗癌路上可能遇到的事情與煩惱等皆可在本書看到,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問題,還都有專科醫生提出解決之道。例如第一章裡所提到的〝護持〞問題,便是很好建議,因為許多醫生有這種煩惱,就是必需對著病患家屬一個一個的解說病情,而他們(尤其是病人本身)幾乎自然的只選擇自己想聽到的或可接受的訊息而已。其實真的〝醫生什麼都沒說清楚〞嗎?所以家屬或朋友派出一個較理性的代表當〝護持〞與醫生進行溝通實在是非常棒的解決之道。而很少人會去關心照顧病患的看護人,但腫瘤專科醫師卻認為必須把關懷看護人視為治療病患的一部份,因為主要的看護 人幾乎都是病人最親密的家人,一樣的會感到缺乏安全感、無助和身心俱疲,但事實上病人的〝康復〞並非他們的責任,此時有支持團體來紓解他們的壓力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當有親朋好友願意幫忙時,千萬不要客氣,給自己放個假,休息一下身心。

所謂的「癌症生還者」指的是從得知診斷結果到生命終了的這段期間,與生命的長短無關,但癌症生還者在這段旅程當中必須經歷不同的循環和起伏,有許多從這個癌病痊癒的人,二十年後,心理上依然無法得到復原,而有些疾病無法治療的病患,只要他們還能動及能處理事情,反而過著數月或數年積極進取的生活,所以作者提供了一個能幫助大家克服癌症回憶的建議,那就是:「將癌症的經驗納入日常生活當中」,與之和平共處。

現在抗癌這條路上,已不單是消極的借助宗教力量,要人〝知命認命〞而已,更是往積極的方向努力,如建立支持團體等,治癌不只是消極的去除病痛而已,更是要積極的使病人、甚至家屬生活得有品質。

本書於後記詳細記載了自1971年,尼克森總統簽署全國癌症條例正式向癌症宣戰以來所做的種種努力,一致的目標即為:將癌症列為全國醫療保健的優先議題,增加癌症研究的經費,確保全國人民都能受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將公眾的意見納入公眾政策的決定。以兒童癌症為例,現今已由無一倖免,進步到可以治癒百分之七十。罹患急性淋巴瘤或血癌的病童,靠的便是不斷的〝研究〞,有研究計劃,卻苦無研究經費是普遍存在的一大問題。再則,安寧病房之設置亦追不上需求的速度,希望藉本書之探討,能促進更多的人、事參與。這本書不僅要介紹給病人、醫生、甚至社會上的每一階層的人看,因為,它實在太值得賞析了。

 

 

 

登錄日期:96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