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雜誌 > 癌症新探 >卵巢癌及甲狀腺癌專輯


 

長毛象逸史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主治醫師 樊 聖

雖則現存於世的大象只有非洲象和亞洲象兩種,但是在過去的五千五百萬年間,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大象,種類之多超過了五百種。其中最能引起大眾興趣者,厥為真猛瑪象,或稱長毛象 (woolly mammoth圖1),它是現代亞洲象的近親,乃冰河時期史前動物的代表物種。

於冰河時期中,長毛象曾經倘佯於南至歐洲中部的北半球廣大地域,但是隨著冰河向北退卻,它們最後生存的範圍,集中到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北極圈內的苔原帶。成年長毛象身高三點五至四點五公尺,體重約六千至七千公斤,其皮下脂肪和皮上濃密絨毛層皆厚達十公分,絨毛層之外尚披覆長毛層,足可禦寒。長毛呈黑色或深棕色,長度約有五十至七十公分,長毛象以此得名。

由於生活在西伯利亞凍土邊緣,許多被短暫寒潮凍斃,或因陷入冰水溺斃的長毛象屍體,可以完整地封存在冰凍的地層中而不致腐壞,使得我們現在還有機會目睹它們毛髮皮肉俱存的實體。溯自十八世紀初葉,歐洲文獻裡就斷斷續續出現有關「冰下長毛怪物」的記載。十九世紀開始,智識漸開,長毛象的遺體和骨架受到學者重視,一有發現即盡量收集,送往博物館典藏研究。

我們由長毛象之名稱「Mammoth」亦可推知生活於凍土地帶的古代人類早就知曉冰層下土中存在著非常古怪的生物,蓋Mammoth一辭起源於俄國愛沙尼亞語。在愛沙尼亞語裡,maa的意思是「土地」,而mutt則係「鼴鼠」。鼴鼠有著尖尖長鼻,善於在土壤中掘地道而居,並以蚯蚓為主食。顯然古代的愛沙尼亞人見到地層中皮肉完整的長毛象現身,不知道那是冰凍了數萬年的遺體,卻想當然爾地把它看成是活躍於地層下的生物,直認為長毛象是一種巨型的鼴鼠呢。

這種發生於西伯利亞的「巨型鼴鼠」傳說,隨著人類族群間交往的增加,在西元第三世紀的時候,就已經為晉朝的中國人所知曉,並被記錄到一本非常有趣的書籍裡面去。這本書籍喚做《神異經》,原本託名為西漢時代的東方朔所著。經由現代學者的細心考證,推斷此書於西晉末年產生。

《神異經》中的《北荒經》部份,有如下的一段記載:

北方層冰萬里,厚百丈,有磎鼠在冰下土中焉。其形如鼠,食冰下草木。肉重萬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熱。其毛長八尺,可以為耨,臥之卻寒;其皮可以蒙鼓,其聲聞千里。有美尾,可以來鼠。此尾所在,鼠輒聚焉。

在知道了Mammoth的語源是「鼴鼠」之後,任何人看了這段記載,恐怕都免不了要擊節三歎。「肉重萬斤」言其狀碩大。「可以作脯」,是說西伯利亞凍原土著,從天然冰庫中挖掘出長毛象之後,把它的肉做成肉乾拿來進補。「食之,已熱」是說吃了這種產自冰天雪地的肉品,可以醫治熱病。

至於「有美尾,可以來鼠」及其注語「此尾所在,鼠輒聚焉。」恐怕是因為長毛象這種「鼠」實在是太巨大了,因此被順理成章地認為是「鼠王」。鼠王的尾巴隨便那麼一甩,便能把小老鼠們都召集過來。唐朝段成式所著之《酉陽雜俎》中有一條說:「舊說鼠王其溺精一滴成一鼠……,時鼠災多起於鼠母,鼠母所至處,動成萬萬鼠。其肉極美。」這當中最後一句「其肉極美」,與《神異經》中長毛象肉「可以作脯」明顯相關,而「鼠母所至處,動成萬萬鼠」更是起源於「有美尾,可以來鼠」以及「此尾所在,鼠輒聚焉」,洩露了「鼠王」或者「鼠母」的真正身份當是長毛象也。只是原來以美尾召鼠,演變成「溺精一滴成一鼠」罷了。

唐高宗命蘇敬與李勣等人共同編撰的國家藥典《新修本草》中,於「鼴鼠」條下,引用南朝齊梁時名醫陶弘景之《神農本草經集注》注解「鼴鼠」說:「俗中一名隱鼠,一名鼢鼠,形如鼠,大而無尾,黑色,長鼻甚強,常穿耕地中行,討掘即得。今諸山林中,又有獸大如水牛形,似豬,灰赤色,下腳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鈍,亦名鼴鼠。人張網取食之,肉亦似牛肉,多以作脯,其膏亦云主瘺,乃云此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輒成一鼠。」

在這一大段文字中,介紹了兩種名字都叫「鼴鼠」的動物。前一種「長鼻甚強,常穿耕地中行」的是真正的鼴鼠(圖2)。而後一種「下腳似象」、「有力而鈍」、「肉亦似牛肉,多以作脯」、「亦名鼴鼠」的「鼠王」所指,長毛象的痕跡也實在太過明顯,不禁令人莞爾。只是這個時候的中國人,僅知此種鼴鼠體型巨大,因此說「有獸大如水牛形」,但其實已完全不曉得產地在「北方層冰萬里,厚百丈」的冰下土中,竟然信口胡謅,說是「諸山林中」便有、而且可以「張網取食之」,看了真是叫人感到不好意思!

宋朝唐慎微等編著之《經史證類大觀本草》中又收集到了唐朝陳藏器《本草拾遺》和宋朝蘇頌《圖經本草》中對「鼴鼠」的說明,這兩位的講法卻也各有其有趣的地方。

陳藏器說鼴鼠:「隱處陰穿地中而行,見日月光則死,于深山林木下土中有之,其大如牛者,名同物異耳。」他雖然指出「大如牛者」之「鼴鼠」與穿地而行的鼴鼠「名同物異」,但是「見日月光則死」一句,不知道是否即來自於長毛象的影響?蓋真正生活於土中的鼴鼠,來到地面上仍然活蹦亂跳,而外表健全毫髮無傷的長毛象現身地表之後,卻從來沒有存活者也!

蘇頌則稱:「鼴鼠出滄州及胡中,似牛而鼠首黑足,大者千斤,多伏於水,又能堰水放沫,彼人食其肉。」他能避開鼴鼠出自「諸山林中」的俗說,指出「大者千斤」的「鼴鼠」出產在「胡中」及「彼人食其肉」,是極有見地的。「胡中」蓋即「胡人土地中」。中國古代稱北方外族為胡人,長毛象出自中國之北是對的,第不知蘇頌他是否明瞭此「胡中」及「彼人」所在要一直北到西伯利亞的極圈地帶?

大概晉時偶爾有西伯利亞土著來到中國,講述其北極圈家鄉之見聞,為《神異經》作者所知而留下此一神秘記錄。輾轉傳聞失實之後,遂平白在本草學裡多出一種中國人向來沒有見過的冰河時期史前動物,還言之鑿鑿地以其入藥。只不知從晉朝以後的這一千六百年來,可曾有過王公大人指定要這種「大如水牛」的「鼴鼠」來治病?辦不出真貨的郎中先生們,遇到這種情況,恐怕都是拿鼠肉充數來代替象肉的吧!

 

 

登錄日期:96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