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與感染
高雄榮總 急診部及感染科 顏慕庸主任
壹 、前言
文明國家的癌症與未開發國家的感染症,一直是近代人類健康的兩大殺手。感染症係指人體遭受其他病菌的侵犯後所發生的紅腫熱痛等炎症反應。病菌在此泛指細菌、病毒、黴菌、寄生原蟲等一般我們肉眼不易察覺到的所謂"微生物"。大自然裡,事實上不只充滿了巨觀有形的萬物生命;尚有更多微觀無形,只有在顯微鏡底下方才現身的微生物充滿了我們整個的生活空間,與人類達成一個和諧的生態平衡。然而為何兩者間的平衡會遭破壞,致使人類受到微生物侵犯而罹患感染症?原因無他,原來人類藉以自保的金鐘罩,即〝免疫系統〞,出現了隙裂。這個金鐘罩是與生俱來的:覆滿全身的皮膚即是我們第一道防線,也是最基本的防禦體系;身體黏膜、白血球等屬於第二道防線。其他經過大自然的洗禮,後天鍛鍊而得到的免疫力則有抗體(體液免疫)及淋巴球(細胞免疫)等組成了第三道防線,可謂國防體系中最重要的參謀本部。
癌症病友由於疾病本身的緣故,或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都有可能破壞了這個金鐘罩的完整性,而導致微生物入侵體內。也因此癌症病友時常面臨到感染症的威脅。
貳、致病機轉
不同的免疫缺損,會引起不同的罹病機轉及特定的致病菌感染。因此癌症病友時常由於下列的原因導致感染:
一、血液惡性疾病所引起的免疫缺失:
(1) 與人類免疫系統最有關的白血球、淋巴球、骨髓造血細胞等血液重要組成因子,一旦發生惡性病變,例如白血病或淋巴瘤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人體第三線的防衛機能而產生特異性之感染。白血病患者因為白血球的噬菌功能喪失,容易受到毒性較強的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例如綠膿桿菌。淋巴球的疾病,如果是有關製造抗體的成分,例如多發性骨髓瘤或慢性淋巴性淋巴瘤,則易產生帶有莢膜的細菌感染,例如肺炎雙球菌。至於其他的淋巴瘤多為T細胞免疫的缺失,因此易罹患一般常人較少見的伺機性感染,例如結核菌、沙門菌或李斯特菌等。
(2) 腫瘤壓迫正常器官造成阻滯性病灶:
非血液性的癌症,由於不正常的細胞分化造成腫瘤增生壓迫周遭的正常器官,因而產生體液輸送阻滯現象,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例如肺癌壓迫氣管而產生阻塞性肺炎,婦科腫瘤壓迫輸尿管產生水腎,或壓迫局部淋巴迴流引起下肢蜂窩組織炎,胰臟癌則壓迫膽管產生黃疸等等。
(3) 癌症惡病質之影響:
人類的感染症並非得完全依靠抗生素等現代醫藥方得治癒。其實一般正常人之感染大多數是靠著自體的免疫力及抵抗力而恢復健康。然而癌症所產生的惡病質導致體質耗弱、食慾不振或營養不良,在在都降低了病友的抵抗力,例如蛋白質攝取不足將導致腸道免疫力降低並影響補體殺菌功能。而癌症病友因免疫力低下亦常見陳年宿疾復發的案例,例如結核病或帶狀皰疹等。
二、治療癌症所引起的感染併發症:
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在積極治療癌症以保住性命的前提下,醫師為病友所進行一系列的治療措施,不可避免地會對身體的防衛機制造成影響,而感染症往往就伴隨而來。
1.為了化學治療而暫時或長期置放的血管內導管裝置,直接妨礙了皮 膚第一道防線及血管的完整性。原本正常的皮膚菌叢,可以藉此侵入體內而造成感染。
2.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會影響口腔及胃腸道黏膜的完整性,而原本為了治療感染症的抗生素也會改變腸道的菌落生態。這些因素均可促使致病菌經由胃腸道進入體內,導致所謂「內因性」感染。
3.化學治療造成白血球數量不足或抑制其他免疫淋巴球的功能,將造成上述第三線防衛機能喪失所產生的特異性感染。例如綠膿桿菌、結核菌、黴菌或巨細胞病毒等。
4.開刀切除腫瘤,傷口癒合後的結疤組織有時也會干擾原本正常的體液循環;而開刀移除淋巴腺亦可導致淋巴液循環阻滯。這些後遺症均可造成繼發性感染。例如乳癌或婦科癌症手術後引起肢體淋巴性水腫,偶爾會併發鏈球菌之軟組織發炎。
參、癌症病友相關之感染症
如何處置癌症病友在醫療的過程中,往往較其他病人更需與感染症奮戰。所幸每一個癌症治療中心都有著完善的醫療團隊,除了腫瘤科醫師外尚包括感染科醫師、微生物醫檢師、病理學家、放射科醫師、外科醫師等,隨時為著幫助病友解決困擾而待命。因此每位病友最重要的準則即是:完全信任您的醫師!一有發燒、疼痛或其他徵候,即應請教醫師或逕赴急診接受第一時間的處置。而為了找出較一般病人更複雜多變的感染源,往往需要針對病灶進行培養,偶而也需要放射科、外科或病理科醫師以幫助診斷。
針對腫瘤壓迫或開刀術後結疤引起的體液阻滯導致感染,還得要靠外科醫師引流病灶或放射科醫師置入導管協助引流。至於淋巴性腫漲所引起的蜂窩組織炎,則可以一個月打一針長效型盤尼西林來預防。
過去幾年曾經流行過口服強效之「預防性」抗生素,以避免腸道之內因性菌種產生敗血症感染。不過這類預防性口服抗生素對大部分病友是否有所幫助仍有待商榷,實際上反而增加了抗藥性菌種產生的機會而已。因此重點最好還是放在如何儘可能地維持正常的經口飲食(例如利用止吐藥物),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或優酪乳等含有益菌的飲料,以維持正常菌叢並增進腸道對抗致病菌的能力。最後,目前醫界已開發出多種疫苗,對於多種威脅病友的特定病原體均證實有效,例如肺炎雙球菌、水痘疫苗,可以做為預防的參考。
肆、結語
抗癌是一條既漫長又艱苦的路途,所幸在台灣有如許多深具菩薩心腸的醫療團隊陪著病友戰鬥不懈,克服感染症的威脅。總而言之,最佳的抗癌利器仍然掌握在每位病友的心中,病友們只要抱持著自信心以及對於醫師的信任心,終將能戰勝一切病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