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惡性淋巴瘤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 黃叔牧 主任
病例:
陳先生是 40 歲的男性,於 89 年 4 月因貧血及體重減輕20公斤來求診,入院後經電腦斷層以及剖腹腫瘤切除,證實為腸道惡性淋巴瘤。於同年九月,淋巴瘤再度復發,雖接受
7 次的化學治療,但是腫瘤持續存在。所以在90 年 4月安排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自體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經過治療後腫瘤消失,目前穩定出院,身體狀況良好。
人體幾乎到處都有淋巴組織存在,所以身體各部位的淋巴組織皆有可能癌化,並經由淋巴系統蔓延到其他部位。淋巴瘤發生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與病毒感染、免疫系統的缺失、環境因素、藥物、以及遺傳相關。惡性淋巴瘤的發生率,在台灣約佔
2-4 % 。現今由於醫療的精進與發達、診斷方法的進步、放射線治療、新的組合型化學治療、新藥物的發明、以及骨髓移植技術皆有明顯的進步,使惡性淋巴瘤的的初步緩解率有百分之五十升到百分之八十,至於長期存活率則由百分之三十提升到百分之五十的機會。
何謂惡性淋巴瘤?
惡性淋巴瘤是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淋巴系統是由樹枝狀的淋巴細管構成網狀遍布身體各處,管內含無色的液體以及淋巴球,在這些淋巴細管網路中有小結節組織即為淋巴結,其位於頸部、腋下、鼠蹊部、以及胸腹腔內;其它如脾臟、胸腺、扁桃腺、以及骨髓也都是淋巴系統的一部份,這些組織皆是幫忙人體產生免疫力對抗細菌以及疾病。而在惡性淋巴瘤中的細胞不但癌化增生,並可轉移到身體其它部位,而造成人體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惡性淋巴瘤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何杰金氏病以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根據其病理檢定,約可分為十種亞型,但是臨床常以其惡性度分為低、中、高惡性度淋巴瘤等三類;依其轉移的範圍分為第一到第四期。何杰金氏病則只分為四種亞型,而臨床上依其轉移的範圍同樣分為第一到第四期。其可發生於不同的年齡層,但以
15 歲到 34 歲的年輕人、 50歲以上中老年人、 和免疫系統失全的患者居多。
惡性淋巴瘤的臨床症狀為何?
主要是在身體上摸到腫大的淋巴結 (大於一公分,並持續兩星期以上) ,早期不痛不癢,慢慢的越長越大,數目也越來越多,分佈於身體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其臨床表現隨侵犯的部位不同而不同,若侵犯臟器,則引起臟器的肥大或壓迫,若侵犯骨髓,可產生貧血或出血,若侵犯胃腸道,可產生腹脹,腹痛,血便等現象。有時也可能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長期倦怠感或無力感、皮膚癢疹等徵候。像大部分的癌症一樣,惡性淋巴瘤越早治療越好,所以您若有經久不消失的淋巴結腫大、發燒、肝脾腫大、夜晚盜汗、體重無故減輕等徵候時,您應該拜訪您的醫師,您的醫師將會檢測您的頸部、腋下、鼠蹊部的淋巴結,假如有異常現象,您的醫師會建議您接受淋巴結的切片檢查以及其他必要的檢查,以確定淋巴結被侵犯的位置、侵犯的範圍,以及是否有器官的轉移。之後您的醫師將會告訴您是何種淋巴瘤、何種亞型、何種期別,以及何種治療計畫對您最好。
惡性淋巴瘤該如何治療?
惡性淋巴瘤的治療是很複雜的,在選擇的治療有三種常見的方式,可以是單一方法使用或合併型治療,您的醫師會根據您的病理亞型以及期別而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1)放射線治療:
利用高能量的射線殺死癌細胞以縮小腫瘤,2)化學治療: 利用藥物殺死或抑制癌細胞,3)生物性療法: 利用本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其它方法包括利用高劑量化學治療合併骨髓移植。假使當癌細胞已擴散到腦部,那病患可能也需要接受腰椎穿刺化學療法或者放射線治療處理腦脊髓內的癌細胞。由於診斷方法的進步,放射線治療,組合型化學治療的進步,以及新的治療方法和骨髓移植的發展,使惡性淋巴瘤的的初步緩解率以及長期存活率皆有顯著的提升。所以罹患此種癌症的病患以及家屬應具有樂觀面對的勇氣。
預後及追蹤
一般而言,低度惡性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存活率比高度或具侵襲性的淋巴瘤高,五年平均存活率為70%,而平均存活期可達6年。而高惡性度或具侵襲性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以期數來預測,若是第一、二期五年存活率為80-90%,但第三、四期則只有30-60
%。此外何杰金氏症的病人,若發現時為一或二期,其治癒率,可達80-90%,若是第三、四期其十年存活率仍有50-60%。亦即在標準治療下即使是第四期何杰金氏症,仍有一半的機會可以治好!但仍須注意的是不同的細胞亞型,有不同的預後。
一般淋巴瘤治療療程約為六至八個月,治療期間必須定期回診追蹤血液並作身體檢查。平時必須注意是否有新的淋巴腫塊出現,尤其是較低度惡性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人,要注意自己的淋巴腫塊是否突然很快變大,那可能表示已經轉型為高度侵襲性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了。而若是完成治療療程,必須在三到五年內每個月回診追蹤,醫師會為您做詳細的身體檢查及血液檢查以確定有無復發。若是復發則必須接受另一療程的治療!
研究及展望
對於第3、4期且具侵襲性淋巴瘤的新治療方法,包括使用超高劑量化學治療併用自體或異體周邊血液幹細胞移植,必須在醫師審慎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態,以及病人是否可以承受此高劑量治療後施行。此外,治療淋巴瘤的單株抗體去年已在美國上市,在B細胞淋巴瘤有部份效果。對於所有可能的治療,都可以隨時和醫師討論,同時,我們必須瞭解並非最新的藥就是最適合的藥,很多新的藥物是在第一線藥物無效後才有使用的價值,此外新的藥物也並非對所有的病人都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