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雜誌 > 癌症新探 >胃癌專輯


 

假如我是病人

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 高瑞和主任

生老病死,人生四大苦事。其中又以生病為最,面對無知之未來,有生不如死之慨。身為腫瘤科醫生對此感觸特別深。

回想自己生病的歷史,小者如感冒,頭痛不計其數;大者不多倒有兩次且皆與骨頭有關。其一為在五歲時由高處往下跳,造成左髖關節脫臼。其二為在國中時與同學玩跳高比賽,不慎摔斷了左前臂骨。所幸在醫師的細心照料下皆得以康復。唯在治療期間內心之惶恐與家人著急的眼神深刻印我腦海中。小時候去診所看病,最大的印象為一走進大門迎面撲來的藥水味。說也奇怪,這味道並不令人討厭,反而有令人鎮靜的感覺。這可能與即將得到醫生照料的聯想有關。記憶中還未遇到令我反感的醫師。有一次去某家醫學中心拜訪友人。行經耳鼻喉科門診時只見病人排的隊伍繞了好幾圈,幾乎把走道佔滿了。時間已近下午一點左右。突然診間門打開,一位醫師衝了出來,口中喃喃自語:「我受夠了!我受夠了!」病人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我那時還未能瞭解這種現象,只覺得醫生跟病人一樣可憐。

及長,自己當了醫生,真正去面對病人及病人家屬時,才真正了解生病對一個人乃至整個家庭的影響,尤其是癌症。其衝擊常及於社會層面,不單單是個人生病而已。「全人醫療」之概念不是僅止於醫生與病人的關係,而是一整套的醫療與健保制度。而這一切仍必需以醫生與病人這個基本單位為起始點。
因此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第一個會期許我的醫師要善盡他的職責,運用他的知識與智慧,解除我的病痛。同時我希望他能和顏悅色地向我解釋這其中的道理,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那樣做,讓我心中沒有疑惑。對我的家人也必須詳實以告,他們都是愛我的人。若你對你自己的判斷有所保留,也請誠實以告,並轉介給可能幫助我的醫生。因為我認為「誠實」乃醫病關係最重要之基石。我也期待我的醫生能努力充實自己,精益求精,讓自己更有能力幫助病人。

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會期待我住的醫院能有人性化的空間設計,讓醫院不再是一間一間冷冰冰的病房,而門診不再像是人聲鼎沸的菜市場。同時希望院方能以「人本醫療」為懷,儘量符合病人與照顧家屬的需求。我也期望醫院內的醫生們能多互相溝通,不要到甲醫師那裡說甲,到乙醫師那裡又說乙。如遇到要轉診時也請醫院與醫院之間要聯繫好。我們國內醫院與醫院之間的溝通實在太少了。醫院之間似乎只有競爭而沒有合作關係,實非病人之福!
假如我是一位病人,我希望我的親朋好友能來關心我,但也不要太過關心,造成我內心的歉疚;太過「關心」造成醫師不必要的壓力。歡迎你們到醫院來看我,但也不須太過頻繁,因為隔壁的病人和我一樣須要充足的休息。來時也不要停留太久,說話請放低聲音,以免吵到對面的老先生病人。

假如我是一位病人,我希望我們的政府單位能有遠大的眼光建立能行之百年的醫療保健制度,在這個制度下各級醫院的功能與權責分明,各個區域的醫療体系有全盤計劃,而不至淪為惡性競爭。醫療保險必須合乎公平與人道精神,有繳了保費仍要自費的情形發生。若有特殊理由也必須有公正的委員會來審查說明,絕不可以片面一道行政指示來拒絕我的治療。同時希望能建立一套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來協助病人與病家。我絕不願看到我的生病拖垮了我的家庭,拖累了我的親人。

當然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一定會善盡我當病人的義務。我會將我的病情詳實告訴醫師,絕無隱瞞。我會尊重醫師的專業決定並遵照他的醫囑。不漏服一顆藥。我不會道聽途說妄下判斷或私下服用偏方藥物。當病情發展不如期望時,我不會一味怪罪醫師或醫院,我會試圖去客觀了解事情之真象。我盡量不要讓我的家人擔太多的心,我也不會怨天尤人,遷怒他人。我會嚐試扮演好病人的角色。

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將會是一個「好病人」。

 

 

登錄日期:96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