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雜誌 > 癌症新探 >子宮頸癌專輯


 

木乃伊傳奇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內科 樊 聖 醫師

談起埃及,大家最感覺熟悉的兩樣物事,應當就是金字塔與木乃伊了。埃及是世界古文明發祥地之一,遠自四千六百年前,埃及人就開始製作木乃伊,而且一做就做了三千年,使得伴隨木乃伊製作的宗教信仰與祭祀崇拜,為世界文明留下了非常寶貴的遺產。

由於埃及人相信人死後要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去的時候,還需要用到原來的身體,因此原來的身體必需加以防腐保存,不能讓他壞掉,否則靈魂就無處可依了。而法老王一向被當做神明看待,統治權一直延伸到另外一個世界,所以法老王的身體更不可以有所損傷,才能保證他的神秘力量可以貫穿兩個不同的世界。

依據這種信仰應運而生的,就是木乃伊的製作與保存。這是一套非常繁複而且費力的過程。首先,屍體必需用芳香的水及棕櫚油洗乾淨,然後用刀剖開身體,除了心臟以外,其他的內臟,諸如肝、肺、胃、腸等等,都被取出,先放在一種叫做Natron的天然礦物鹽中脫水,乾燥之後再塗上樹脂,包以麻布,置入特製的罐中予以永久保存。而思想所繫的腦子則用銅勾自鼻孔伸入顱內,一點一點刮出丟棄。

接著,被掏空內臟的身體,則整個被浸泡在礦物鹽Natron中四十天。等到全部脫水乾燥之後,再行取出,全身塗以加了香料的油及樹脂。最後用細麻布將身體層層包裹,身體上取出內臟的傷口及層層麻布內,都要放上符咒。在頭肩部覆蓋上一副黃金、彩繪石膏、或彩繪麻布的面具之後,製作完成的木乃伊就被放入漂亮的人形棺內,棺上寫滿了象形文字的咒語。由於埃及人相信動物和人一樣,也有另一個世界要生活,於是他們也把許多動物製作成了木乃伊。

這些人和動物的木乃伊被送入金字塔,或岩石墓室之後,本當安享永遠的寧靜,不幸卻常常遭到盜墓者的騷擾,尤其是那些有著大量陪葬品的法老或貴族的墓。初時盜墓者覷覦的對象,當然是黃金珠寶,但是到了中世紀時,木乃伊本身卻成了挖寶的對象。這對於要用同一個身體在另外一個世界生活的埃及人來說,實在是一種可怕的災難。

造成這種災難的原因,倒並不是考古學的發達。那個時候,考古學根本還沒有發展起來呢。人們偷盜木乃伊的目的,說起來您不會相信,竟然是基於醫學上的用途。原來埃及文明雖古,卻早已斷送在羅馬人手中。待得羅馬衰亡,埃及就落入阿拉伯人的統治之下。埃及的古代宗教既然早已不存,自從阿拉伯勢力入侵之後,就改信了回教。
您不要看近世的阿拉伯人好像專受列強欺負。其實在現代歐洲醫學起來之前,這回教文化的醫學,光輝燦爛盛極一時,在世界文明史上,真可以說是足以與中國醫學分庭抗禮的一大宗派。不過阿拉伯人的醫學當中,卻有一個非常奇特的信仰,那就是他們認為神秘的埃及木乃伊,磨成粉後,可以醫治百病。

他們不但自己身體力行,拿木乃伊治病,而且還把這種觀念介紹到歐洲去。於是自十字軍東征的時候開始,歐洲人也開始掠奪起木乃伊來當藥材了。結果在中世紀的時候,木乃伊竟然成為亞歷山卓港出口到歐洲的一樣重要商品。一塊一塊的木乃伊在歐洲被磨成粉末,送到各個藥房內,供應病患的需要。據傳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身上就隨時帶得有一包木乃伊粉,預備不舒服的時候就吃它一點。

這種木乃伊可治百病的觀念,留傳在歐洲好幾個世紀,一直到十九世紀還有人相信。本文附圖一採自西元一五七四年在歐洲出版的一本醫學教科書的封底插圖。圖中右上角的拉丁文寫道:「一具真正的埃及木乃伊。」左下角的德文則說的是有關此木乃伊的「絕對精彩的古老價值」。附圖二則出自西元一六六四年法國人特弗諾的《地中海東部遊記》。由圖中可以看出當時歐洲人對木乃伊深感興趣的模樣。

木乃伊這種神秘的藥材,既然在歐洲和阿拉伯世界如此風行,那麼古代的中國人曉不曉得有這項玩意兒呢?經查《本草綱目》一書,果然見到木乃伊這味寶藥映入眼簾。不過李時珍自己倒沒有真正見識過木乃伊,他的記載完全引自明朝陶宗儀的《輟耕錄》一書。陶氏書中有「木乃伊」一條,原文如下:
「回回田地,有年七八十歲老人,自願捨身濟眾者,絕不飲食,惟澡身啖蜜。經月,便溺皆蜜。既死,國人殮以石棺,仍滿用蜜浸。鐫志歲月于棺蓋,瘞之。俟百年後,啟封,則蜜劑也。凡人損折肢體,食少許,立癒。雖彼中亦不多得,俗曰蜜人,番言木乃伊。」

李時珍將這段話全引入《本草綱目》中,惟改「回回田地」為「天方國」,並加註其後說:「陶氏所載如此,不知果有否?姑附卷末,以俟博識。」
李時珍如此小心,是做學問的好榜樣。木乃伊一詞,大概翻譯自阿拉伯語Mumiya,此字原義是指塗抹在木乃伊身上做防腐用的樹脂,後來成為木乃伊的代稱,以致於演化成英語中的Mummy一字。對於李時珍來說,木乃伊當然是很新奇的東西。不過如果我們由陶宗儀《輟耕錄》中有關木乃伊上述引文的內容考察,實在可以懷疑木乃伊這味藥,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傳入中國了。

陶氏說木乃伊的形成,來自於一個人由內到外皆為蜜所浸潤,所以稱作「蜜劑」及「蜜人」。而西元六五九年,唐朝高宗時蘇敬等人所編撰的《新修本草》一書中,就在中國舊有的《神農本草經》及《名醫別錄》的基礎上,新增加了「蜜陀僧」這味藥,並說它:「形似黃龍齒而堅重,亦有白色者,作理石文,出波斯國,一名沒多僧,並胡言也。」

所謂「出波斯國」,顯然是指由阿拉伯人那兒傳來的。而「蜜陀僧」「沒多僧」「並胡言也」的意思,當是說此二詞皆係音譯。蓋Mumiya之第一音節mu譯為漢語,正是「沒」字;而第二音節mi譯為漢語,則是「蜜」字。當時似乎尚隱隱知道這種東西來自乾屍,故稱之為「僧」。只是「蜜」這個原為音譯的字,在明朝,竟然按照字面意義,被理解成「蜂蜜」,所以才產生了陶宗儀所謂的「蜜劑」,以及想當然爾的蜜煉過程。

最值得注意的是,《新修本草》一書中尚詳述了蜜陀僧的藥效:「味鹹,辛平有小毒,主久痢、五痔、金創、面上瘢酐。面:膏藥用之。」看這一段如實的記載,使我們覺得,雖然明朝人只聽過木乃伊,不曾見過;唐朝人卻恐怕不但真的吃過它,而且還把它磨成粉,做成膏藥,塗在臉上哩!

 

 

登錄日期:96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