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症新知 |  回首頁  |


EPO合併G-CSF治療低危險性

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之安全性及效用

翰晃

  根據紐約路透社報導─瑞典的Hellstrom-Lindberg博士及其同僚進行的一項長期追蹤129位低危險性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病人的研究報告中指出:以紅血球生成素(EPO)及顆粒性白血球菌落刺激因子(G-CSF)合併治療低危險性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可有效的治療貧血,且療效持久並防止進展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大多數有關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病人以EPO治療所發表的研究均只是短期追蹤,至目前為止,有關以EPO及G-CSF合併治療貧血的長期性影響、病程進展及存活率仍不明瞭,特別令人關心的是這些生長因子(尤其是G-CSF)是否會引發病程進展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問題。

  依據Hellstrom-Lindberg博士的研究,以EPO及G-CSF合併治療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病人的貧血問題,並未發現治療對病人的存活率或是發生白血病會有負面影響。研究結果中,紅血球的總反應率是39%,,中位反應期大約為二年(比其他只以EPO治療進行研究所發表的結果都來得長),也證實了此兩種藥物間共同作用的效果。有高達29%的病人原需依賴輸血治療者,均已不需要輸血了。

  同時,Hellstrom-Lindberg博士及其同僚將研究中接受治療的129位病人與334位基本資料均相當但未接受該治療的病人相比,發現兩組病人之間在存活率或病程進展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危險性方面並無差異。

   經此一研究,足可證明EPO及G-CSF合併治療低危險性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的病人,有40%的病人可以改善貧血問題並有長期療效,而且也沒有引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危險。

 

 

登錄日期:94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