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
骨髓移植的時機關係到骨髓造血機能不良症候群的治療成績 翰晃 骨髓造血機能不良症候群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前期,一旦轉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常常會有抗藥性,作化學治療不能得到緩解,即使得到緩解也很容易復發,如果復發再作骨髓移植的機率較小,骨髓移植後的長期存活率也變低,對骨髓造血機能不良症候群病患而言,實施骨髓移植的時機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到底什麼時候作才可以延長病患生命、減少併發症與死亡率,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很好的報告。不過最近美國波士頓Dana-Farber研究中心Cutler博士分析674名骨髓造血機能不良症候群病患,到底何時實施骨髓移植最好。他將這些病患經過國際疾病進展評分系統(IPSS)將骨髓造血機能不良症候群病患分成低危險群、中低危險群、中高危險群、及高危險群四種,結果發現低危險群或中低危險群,尤其年齡在40歲以下的病患,他建議不需要作骨髓移植而可以再觀察,對中高或高危險群的病患,或者是新的染色體異常病患,臨床上確定有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減少的病患,以IPSS評分為高危險群者,實施骨髓移植可以達到最好的延長生命的效果。 研究者的結論指出,在隨機資料不足的情況下,上述資料可以提供為治療骨髓造血機能不良症候群的指引,並且對於骨髓造血機能不良症候群治療時機的選擇可能有所幫助。 |
|
|
登錄日期:93年8月1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