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者發生肺癌前支氣管上皮細胞傷害之分子層面探討

Molecular Damage in the Bronchial Epithelium of Current and Former Smokers. Ignacio I, et al. J NCI 1997;89:1366-73.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科 王緯書醫師整理

肺癌是美國男女最常見的癌症死因.目前吸煙已被認為是肺癌及其他數種癌症的主要致病因.就像其他幾種上皮細胞癌,肺癌是在支氣管上皮細胞發生一連串的進行性病理變化後發生的.已經證實肺癌發生前有支氣管損傷的是鱗狀上皮細胞癌,但肺小細胞癌及腺癌則未有證明.嚴重的癌症發生前損傷在吸煙者比非吸煙者更容易見到,並與吸煙量成正比. 經校正過年齡的差異後,發現戒菸後之支氣管上皮細胞會有外形上的修復,然而其肺癌罹患率之危險仍然存在.是否吸煙引起之支氣管上皮細胞損傷,其上皮細胞之基因會出現類似癌細胞之變化,正是本文所要探討之重點.

大部分肺癌均肇因於吸煙.這些癌症與多發性的遺傳基因變化有關,且多有癌症發生前之支氣管損傷.因為有這樣的關聯性,作者研究吸煙者及非吸煙者的支氣管切片標本,將其染色體及基因加以分析.病理切片採自18位吸煙者,24位曾吸煙者及21位非吸煙者,以聚合脢鏈反應(PCR)方法加以分析, 結果發現於吸煙者的支氣管上皮切片中,不論是正常組織或呈現腫瘤發生前的病理組織, 都在多個染色體位置出現LOH(loss of heterozygocity)之現象,這種現象是常出現於原位癌及轉移型癌症的現象. LOH出現在染色體3p 及9p 比5q,17p(17p13;P53基因)及13q(13q14;視網膜胚細胞瘤基因)更為頻繁.

許多突變,特別是潛在的致癌基因已在肺癌的研究中被發現到.運用多型附染色體微粒去氧核醣核酸(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DNA)標記來檢驗雜接合子性的消失[LOH],常用於確認特定染色體位置上對偶質的消失.侵襲性肺癌發展的早期就有染色體位置3p, 9p, 及17p上對偶質的消失.此外,肺癌細胞及癌症發生前損傷之支氣管上皮細胞都出現普遍的基因不穩定性.肺癌病患的呼吸道上皮細胞廣泛出現染色體多於或少於正常雙套染色體的現象(hyper- or hypo-diploidism).許多人類癌症,包括肺癌都發現有附染色體微粒的變化,並且成為偵測早期癌症的標記.在肺癌中,如此的改變據報告有0%到45%的機率. 雖然現在附染色體微粒的變化機制仍未知,但仍可代表基因不穩定的一種形式.

結論是吸煙者及曾吸煙者的支氣管上皮細胞雖尚未癌化,但仍能測到與癌症病患相似的基因變化.如特定染色體位置上對偶質的消失.正如同侵襲性肺癌發展的早期就有在染色體位置3p, 9p, 17p 上對偶質的消失. 並且此現象在戒煙後多年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