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緩解後殘餘愈細胞之檢測

Measurement of Residual Leukemia during Remission in Childhood ALL Roberts WM et al .NEJM 1997; 336(5) : 317-323

編譯者: 沙鹿童綜合醫院 張德高醫師

臨床上,當骨髓內的淋巴芽球降至5%以下時,我們就稱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達到緩解。 然而緩解甚至痊愈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體內仍存有殘餘的愈細胞,許多較敏銳的檢查,如 Clonogenic Assay,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都已証實。到底殘餘的癌細胞與 治療預後有何關係?長期緩解的患者殘餘癌細胞是以何種形式消逝?若仍有殘餘癌細胞 能否認定患者已痊愈?可否早期預測疾病復發?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本文是美國德州M.D. Anderson癌病中心發表,作者共觀察了廿四位B前型急性淋 巴性白血病(B-precursor ALL)患童,當臨床上達到緩解後,即每隔三個月2抽取骨髓 細胞以PCR定量分析,leukemia-associated IgH rearrangement genes及Clonogenic blast-colony assay來檢測殘餘血癌細胞,前後長達五年。在研究期間,有七位復發, 十七位仍緩解。結果顯示復發組殘餘愈細胞DNA值都明顯高於緩解組。(P<0.001)

在緩解群中,雖然臨床上持續緩解,但PCR定量分析仍發現其中15位 (15/17)體內存有殘餘愈細胞;而PCR及blast-colony assay同時皆為陽性 者則佔七位。經過一系列的PCR定量分析檢測,作者仍無法找到可有效判定復發的 殘餘癌細胞DNA量的閥值;但若利用Autoregression分析法,連續檢測四次或以上 殘餘癌細胞DNA值,則或可早期認定出疾病復發的傾向。

根據本篇的研究顯示,利用較敏感的分子生物學科技,對緩解且停止化療達35 個月的急性淋巴白血病患童仍可檢測出殘餘癌細胞,因此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痊愈 的定義而言,完全清除體內殘餘的癌細胞並不一定是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