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惡性度淋巴瘤最近新發展
第十六國際血液學會歐非分會會議內容(一) (8/31~9/4)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 陳博明
1. 濾胞中心淋巴瘤(follicular center cell lymphoma; FCL)是由淋巴結濾胞中心而來
之淋巴瘤。組織學上呈現濾胞性或彌散性(follicular or diffuse)而細胞屬於小核裂
型或小及大核裂混合型,亦有部份屬於大細胞(large-cell)型。其細胞免疫標記為
CD20+,CD22+。FCL為一種Indolent淋巴瘤,存活期較長,但對化學治療較
俱低抗性而不易治療。FCL在各國分佈不一,西方國家較多而東南歐及亞洲較
少,目前之治療仍依據其臨床分期,如屬於I,II期放射線治療,即可達到完
全治療之效果。其五年全存活期高達80-100%,而無病存活期約為60-70%,十
年全存活期及無病存活期則分別為60%及45%,至於第III,IV期的病人則以
化學治療為主,但目前成績並不很理想,其中以德國低惡性度淋巴瘤研究小組
(Low-grade lymphoma study group)所研發之PmM治療計劃可達到35%的完全緩
解率為目前最好的治療計劃,而被視為FCL之標準療法。
最近十年來干擾素用在低惡性度淋巴瘤之臨床結果已獲得一些結論。二個臨床
試驗証明單劑抗癌藥物加上干擾素在療效上並無助益,反而增加毒性。而兩個
常態分佈對照試驗(ECOG, GELF),以類似CHOP加減干擾素,結果兩者證明
延長無病存活期有其臨床之意義,其中GELF之研究,並可延長病人全存活期;
另外幾個臨床試驗,將干擾素用於維持療法可延長無病存活期(p<0.001),但對
全存活期之延長並無助益(ECOG)。
結論是干擾素與含anthracycline之化學治療合併使用並繼續作為維持療法,可
以增加完全緩解率、全存活期及無病存活期,尤其是對於有high tumor burden
之病例,過四年無病存活期可高達49%。
目前認為最好的治療計劃是干擾素在開始化學治療時就開始使用,往後繼續使
用干擾素,每週三次每次3-5百萬單位,長期18個月以上,才有療效。
2.提倡分子生物緩解(Molecular remission; MR)之新觀念,Lister博士認為MR比
臨床之完全緩解更具臨床意義,因為可以用PCR方面偵測到105-106之惡性細
胞,如以「濾胞性淋巴瘤」在歐美佔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之1/3,其中80-90%者
有bc1-2基因重組,如以PCR偵測化學治療作後之殘存細胞,陰性者其十年存
活期高達70%;反之只有20%。而以臨床完全緩解基準來判定預後,效果不佳。
3. 以DNA疫苗來治療淋巴瘤,利用低惡性度淋巴瘤之免疫球蛋白(Ig),變異區基
因中的抗體決定基(idiotype determinant)基因(single chain Fv-ScFv),作為DNA
疫苗之應用。為增加其免疫效果;將此ScFc基因與tetanus toxin之Fc結合,
此蛋白可增強高達50X anti-idiotype抗體之能力,此發展出來之DNA疫苗,已
經用在phase I研究,7名藥物無效之末期病患,經過治療後並無發生嚴重毒性,
同時可喜的是有3人之血清中產生抗體,現在已開始進行phase II之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 Hiddemann W, Unterhalt M, Baske C, Sack H. Treatment of follicle centre
lymphoma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J Int Med 1997; 242:55-62.
2. Coiffier B. The role of lnterfera alfa in lymphoma treatment (S-021).
3. Lister T.A, et al. Molecular remission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relevant good ? (S-
019).
4. Stevenson FK, et al. Novel DNA vaccine strategies in NHL (S-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