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高危險群的直腸癌病人,使用手術後的放射治療合併fluorouracil 並使用或不使用fluorouracil及高劑量的leucovorin輔助性化學治療:一個由Hellenic合作腫瘤學團體所做的第三相隨機的研究
Postoperative radiation and concomitant bolus fluorouracil with or without addition chemotherapy with fluorouracil and high-dose leucovorin in patients with high-risk rectal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Ⅲ study conducted by the Hellenic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出處:Annals of Oncology 10:671-676,1999
譯者:洪世文


前言:

直腸癌是西方世界中很常見的惡性腫瘤。據估計每年在美國有40000個新病例。手術切除完之後的局部復發率(local recurrence,LR)及整體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OS)和腫瘤擴散到腸壁的程度及淋巴腺的侵犯程度有關。第二及第三期的病人的局部的復發率為25-45%。 過去十年來,專家對於直腸癌的病人是否需要使用輔助治療就有很多的爭議。許多的手術研究報告指出,直腸的徹底手術後的局部復發率有許多的差異,從5%到大於50%。因為放射線治療對於局部復發的腫瘤有緩和的作用,因此大家認為手術後進行放射線治療可以減少局部復發率,並且延長生存率。一些研究指出輔助性的放射線治療和其它的輔助治療相較之下,可以減少10%的死亡率。 此外,許多研究也指出,手術後的化療可以改善第二及第三期病人的局部復發及存活率。基於這些研究的結果,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NCI)建議第二及三期的直腸癌病人,應該接受手術前兩個禮拜的fluorouracil,一個月後,則再進行骨盆腔的放射線治療,並合併在放射線治療的第一和最後一周之間使用fluorouracil,以加強放射線治療的敏感性,而且在放射線治療結束後再額外的使用兩個週期的fluorouracil。而fluorouracil是以快速的靜脈注射給予的。 我們在1989年,根據以上的知識,我們開始對於第二及第三期的直腸癌病人進行研究。我們研究的目的是在評估手術後放射線治療合伴單獨使用fluorouracil 或是合併使用其它的化學治療(如:fluorouracil 及高劑量的leucovorin),對於無疾病存活期及整體存活期的影響。

病人及方法:

我們所選擇的病人都要以組織學上證明是直腸的腺癌,由手術切下來的組織可以看出來。如果一個腫瘤在內視鏡下顯示它的下緣在邊緣(verge)的13公分以內或是位於腹膜反摺(peritoneal reflection)以下,我們就考慮它是直腸癌。而且我們也必在手術切下來的檢體中看到以下至少一個容易復發的因子:(a)侵犯腸壁或是直腸旁脂肪組織(第二期);(b)轉移到局部淋巴結(第三期)。 我們從1989年10月一直到1997年2月,我們有220位病人接受隨機的手術後治療。標準組(A組)接受一個循環的fluorouracil(600mg/m2/week ×6 然後休息兩個星期)及leucovorin(500mg/m2/week ×6 , 每次注射2小時)化療,然後再接受放射治療,並且在放射治療的前三天及最後三天合併快速靜脈注射fluorouracil (400mg/m2),並給予三個以上循環的化療(同樣用leucovorin及fluorouracil)。實驗組(B組)則是放射線治療並合併單獨的fluorouracil。

結果:

直到1998年,也就是平均追蹤4.9年,我們發現不論是在三年的無疾病存活期(disease-free survival,group A:70.3%, group B:68.2%, P=0.53)或是整體存活率(overall survival, group A:77%, Group B: 73.3%, P=0.75)。Cox 多變異分析指出疾病的分期,受侵犯的淋巴結數,及病人的體能表現是幾個和預後有關的明顯因子。而A組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機率遠較B組高(32.4% vs. 4.6%, P<0.0001),其中腹瀉的比率,在a組中是77.5%,b組中則為45% (p<0.0001).

結論:

手術後放射治療加上注射fluorouracil再合併以fluorouracil及lecovorin的化療,和單純使用放療加上注射fluorouracil的結果比起來,並不能增加大於10%的三年存活率,而且很明顯的對於這些第二及第三期的直腸癌病人產生較嚴重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