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ft-Versus-Tumor Induction With Donor Leukocyte Infusions as Primary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cies

以輸入捐贈者的白血球誘導移植體對抗腫瘤效應做為惡性病患的主要治療

出處:J Clin Oncol 17:1234-1243

翻譯:梁欽琦

前言:

本研究為以注入組織性相容的異體移植捐贈者的白血球輸液(donor leukocyte infusions,簡稱DLI)作為主要的癌症治療的第一相試驗,評估以下三件事:(一)是否在未經過異體骨髓移植的情況下,DLI也能造成捐贈者細胞的植入,而有混合崁合體(mixed chimerism)的生成(二)DLI的毒性如何?(三)是否能觀察到移植體對抗腫瘤效應?

方法:

共18名病人參與這項研究。病人接受至少4週的干擾素治療,而後再加DLI(第一階段)。沒有毒性反應或是沒有捐贈者細胞植入的病人有資格接受cytarabine或是cyclophosphamide,而後再接受另一次DLI(第二階段)。捐贈者細胞的植入與否以PCR偵測捐贈者或受贈者之DNA存在與否來決定。

結果:

16位可評估的病人中有14位在DLI一小時內可在血液中偵測到捐贈者的細胞。4位病人在DLI四個星期後發現有捐贈者細胞的植入,五位病人無法評估。先前的自體移植與late mixed chimerism有關。有4位病人發生急性GVHD(第一級有2人,第二級有1人,第四級1人);第四級急性GVHD病人有全血球下降的現象。只有先前有過自體移植的這四位病人在治療後發展成急性GVHD。有急性GVHD及late mixed chimerism的四位中,有三位的疾病對DLI有反應,一位無法獲得任何反應。

討論:

已有間接的證據指出,捐贈者的T細胞是異體骨髓移植中,移植體對抗腫瘤效應的主要作用者。最近的試驗嘗試要利用DLI的移植體對抗腫瘤效應所造成的免疫療法的效果來取代一部份移植前化學治療的作用,希望能減低移植前化學治療的劑量,進而減少移植所引起之毒性。因為DLI具有移植體對抗腫瘤效應的潛在能力,嘗試把此拿來做未經過移植的病人的主要治療是很合理的。此外,DLI的抗腫瘤效應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瘤、急性白血病等都已被確認。

本次試驗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是:組織性相容的細胞在輸入適宜的,但未經過異體骨髓移植的病人後,是否仍能存活?經過強烈的免疫抑制的異體骨髓移植的病人,能夠達到混合的或是完全的嵌合體的狀態;但若沒有移植前的化學治療,輸入的細胞很可能在發揮移植體抗腫瘤效應發揮前就已經被排斥了。在接受隨機捐贈者的紅血球的病人,若其與捐贈者可免疫相容,在48小時後其體內都還能偵測到捐贈者的白血球;這些細胞並不會的產生與輸血有關的GVHD,而且在幾天後才會被排斥。因此我們假設人類白血球抗原相符的捐贈者白血球並不會很快的被排斥,而且還能夠辨視腫瘤細胞,而被活化、增生、並產生抗腫瘤反應。

根據本次試驗的資料顯示,在DLI之前不需要給予強烈的移植前化學治療給惡性病患,而仍有可能產生直接的移植體抗腫瘤反應。但對於要持續的植入捐贈者細胞的人,免疫抑制或許是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