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導線置換中央靜脈導管用於骨髓移植或密集化學治療病人的與導管有關的菌血症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exchange by guidewire for treatment of catheter-related bacterae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BMT or intensive chemotherapy

出處: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1999)23,41-44

作者:E Martinez, J Mensa, M Rovira et al.

譯者:梁欽琦

  1. 前言:
    菌血症是中央靜脈導管最常見的能威脅生命的併發症。但是在懷疑是與導管有關的菌血症中,有四分之三的感染源可能並非來自導管。懷疑是與導管有關的菌血症時,經由導線來置換中央靜脈導管是目前最能被接受的處理方法。然而,對骨髓移植或其他有血小板減少危險的病人而言,這個方式有造成出血的潛在危機。為了提高在抗生素治療無效後,藉由導線來置換中央靜脈導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我們設計了這個前瞻性的研究。
  2. 方法:
    所評估的病人均在頸靜脈置有雙管路中央靜脈導管,而且伴有因骨髓移植或強力化學治療所導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一旦懷疑有敗血症,便立即由導管注入廣效性抗生素;而後依據血液培養分離出的菌株做抗生素的調整。假如抗生素治療兩天後依然發燒(三十八度以上),便再做一次周邊血液的培養;當任一個血液培養結果均與原先是相同的菌種,便依據賽丁格技術(Seldinger technique)藉由導線來置換中央靜脈導管。舊導管在取下之前,以適量的抗生素注入;當舊導管已取下,並換上新導管後再以相同之抗生素緩慢灌注8-12小時。換下來的導管的尖端置於肉汁中,並做定性培養。經由脈衝電泳法分析DNA來判定菌種,若相同才認定此菌血症是與導管有關的。臨床上繼續追蹤直到導管移走或是病人死亡為止。
  3. 結果:
    共有十七名病人藉由導線置換中央靜脈導管;其中五名尖端培養是陰性的,換了導管後便退燒了。其餘十二名在裝導管的780天的期間裡,共發生14次與導管有關的菌血症。在成功的藉由導線置換導管後,敗血症的臨床症候都在24小時內消失。有兩名病人發生第二次的與導管有關的菌血症。完全的撤走導管的平均時間是在以導線置換中央靜脈導管後的16天,而且所有人的導管尖端培養都是陰性的。
  4. 結論:
    已知凝固酵素陰性的葡萄球菌是造成與導管有關的感染的主要原因,它造成了50%以上與導管有關的菌血症。雖然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可以成功的減少凝固酵素陰性的葡萄球菌在中央靜脈導管上產生菌落,但是若他們已形成完整的一層生物薄膜便很難清除了,除非是把導管換掉。藉由導線來換導管,新的導管仍可能被污染,但造成污染的主要是薄膜上層的細菌,以抗生素治療應該有效。這個研究結果支持了這個假設:經由置換的導管管腔給予足夠的抗生素治療,可預防導管表面生成新的生物薄膜。未來仍需要研究來確定對於與導管有關的菌血症經導線置換時,怎樣的抗生素療程是適宜的。我們的結論是經由這項計畫療程所做的配合抗生素治療來藉由導線置換中央靜脈導管,對於治療由凝固酵素陰性的葡萄球菌引起的與導管有關的菌血症,在導管插入的地方無發炎反應而且在單獨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的病人而言,或許是有效且安全的。因病人數太少,無法做明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