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體骨髓移植與化學治療應用於二次緩解之兒童急性淋巴 性白血病的比較:單一機構的研究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in Second Remission: A Single-Institution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Vol 17, No 1 (January), 1999: pp 197-207

By Farid Boulad, Peter Steinherz, Bernadette Reyes, Glenn Heller,

Alfred P. Gillio, Trudy N. Small, Joel A. Brochstein, Nancy A. Kernan, and Richard J. O’Reilly

譯者 白秋微

  1. 研究目的:
  2. 針對二次緩解之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患,在我們機構中以回溯性的方式分析異體骨髓移植與化學治療對病患的預後及結果,並做一比較。

  3. 方法:
  4. 共75名孩童,他們均經過第一次的骨髓復發又以化學治療而達到第二次緩解。其中38名孩童給予高劑量的全身放射線照射(29名使用1375cGy,另外9名使用1500cGy),並給予cyclophosphamide 60 mg/kg/d,用2天之後,施以未經處理的HLA配對吻合之兄弟姊妹的骨髓移植手術:另外37名病患,則根據本機構原本的化學治療方式,給予化學治療。對於已達到二次緩解的病患,為避免存活率較利於骨髓移植病患的差別,我們採用個別比較性靜態分析法,合併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 Mantel-Byar approach ,去評估從第二次緩解之後到骨髓移植的“等待時間”,並將這段時間扣除不列入分析﹔第二種方法為lankmark approach ,此方法選定的病患皆已達到第二次緩解且3個月內沒有復發仍存活者,這段作為標準的病程靜止期(3個月)提供一個無差異的前提假設,即要接受異體骨髓移植和化學治療的病患一開始有相同的存活率背景 。最終我們再去就兩組群體,包括接受異體骨髓移植的37名和接受化學治療的29名病患作個別分析。其中有四個可能潛在混淆結果的因素也被列入考慮,分別是1.診斷時白血球的數量 2.診斷時的年齡 3.第一次緩解時所使用的化學劑量強度 4.第一次緩解維持的時期長短,加入這些考量之後再用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去比較治療結果。

  5. 結果:
  6. 針對接受異體骨髓移植病患及接受化學治療的病患作個別分析,顯示五年疾病痊癒率(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為62%和26%,(P=0.03)(前者為接受異體骨髓移植病患的數據,後者為接受化學治療病患的數據,以下出現的數據皆是以此順序排列。)

    復發率為19% 和67%(P=0.01)。不論從哪一個觀點來看,應用於二次緩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異體骨髓移植均較化學治療為優。以下是根據可能潛在混淆結果的因素之後所顯示的結果如下:1.對於病患於診斷時,白血球數量有2萬以上或更高者,DFS為40% 和0%﹔而病患的白血球數量低於2萬以下者,DFS 為73% 和35%。2.第一次緩解期間小於24個月的病患,DFS 為48% 和 9%﹔而第一次緩解期間大於24個月或更長的病患,DFS為81% 和 37%。3.初期就使用強烈化學治療藥物且合併多於五種藥物者,DFS為57% 和 20%﹔而使用少於五種化學治療藥物或更少者,DFS為72% 和32%。

  7. 結論:

經過我們單一機構一系列的研究中,未經處理的HLA配對吻合

之異體兄弟姊妹的骨髓移植者併用高單位的全身放射照射及使用cyclophosphamide,應用於二次緩解的急性淋巴胚細胞白血病的病患,和使用化學治療的病患比較之下,結果可明顯看出接受異體骨髓移植者有顯著的疾病痊癒率(DFS)和低復發率。考量可能潛在混淆結果的因素,如:第一次緩解期間的長短,診斷時病患的年齡及白血球數量,初期使用的化學治療藥物的強度,骨髓移植也都獲得較佳的成效。證實骨髓移植對於二次緩解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