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darabine為主的,非骨髓全破壞性的化學治療及人類白血球抗原全合的造血細胞移植,來治療復發的白血病及淋巴瘤

Fludarabine-based non-myeloablative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infusion of HLA-identical stem cells for relapsed leukaemia and lymphoma

出處: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1999)23,107-110

作者:A Grigg, P Bardy, K Byron, JF Seymour and J Szer

譯者:孫嘉宏

  1. 前言:

異體骨髓移植一般限制於50-55歲的病患,且需具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心臟、肺臟、肝臟、和腎臟功能。因此許多病人因為年老或器官功能不佳而無法接受此種治療。在沒有強力化學治療的情況下,以捐贈者白血球注入法(donor leukocyte infusion, DLI),可以使病患得到長期的緩解。對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DLI是用於早期復發的最有效療法。這意味疾病的負荷量(disease burden)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DLI之前給予化學治療對於廣泛性疾病可能是有益的。Giralt和他的同事發展出一套以purine類似物(analog)的非骨髓破壞性療法,合併人類白血球抗原全合(HLA-compatible)的周邊血液造血細胞(peripheral blood progenitor cells, PBPC)的移植。在他們治療的15個病人中,有11個病人復發,僅有一人達到完全緩解。本研究就是用類似的方式,治療5個病人的結果。

  1. 方法:
  2. 我們選擇了5個病人,他們均因年紀大或器官功能不佳,而不適合作骨髓破壞性的化學治療。其中三名白血病患者接受含有fludarabine,Ara-C,及G-CSF之移植前化學治療,另兩名淋巴瘤患者接受含有fludarabine,Ara-C及Cisplatin之化學治療。所有病人均接受異體造血母細胞移植。捐贈者之年齡在37-63歲,捐贈者在接受4天的G-CSF注射後,在第五天收集其造血細胞,每個捐贈者最多收集兩次,希望能收集3×106 CD34陽性細胞/接受者每公斤體重。五名病人在化學治療結束後接受造血細胞輸注,五名病人均接受G-CSF注射,以及Ciclosporin-A和MTX作GVHD預防。

  3. 結果:

有2個病人在早期因為發生多器官衰竭(multi-organ failure),而死亡。另一個病人並無捐贈者造血細胞移植成功的證據,他因為有巨大的脾腫大(massive splenomegaly)現象,再次輸入次於理想數目的周邊血液造血細胞。另兩個病人在移植早期均被證實有mixed chimerism,但在移植後的第三和第六個月,捐贈者之造血細胞均完全移植成功。其中的一個病人患有復發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到了17個月的時候,仍然持續地緩解(remission),但是他伴隨有廣泛的移植體對抗宿主疾病;另一個病人的淋巴瘤是chemorefractory mantle cell lymphoma,他的疾病在移植後早期仍然持續地進行,但是在中止使用cyclosporin A後,發生嚴重的移植體抗宿主疾病,卻也使得疾病開始緩解,這種情況暗示graft-versus-mantle cell lymphoma的效果。

  1. 結論:

  1. 在年紀較大的捐贈者收集周邊血造血母細胞常常不理想,G-CSF所給予的是一個重要因素。Giralt給予捐贈者6mg/kg,每天兩次收集成果較佳。
  2. 在移植早期雖僅達成mixed chimerism,但並不會影響未來捐贈者細胞完全移植成功的可能性。但在移植之前所給予的化學治療次數及程度者不夠,可能影響移植的成功性。
  3. 捐贈者之細胞可造成相當程度之GVHD,並可引起graft-versus-leukemia及graft-versus-lymphoma的效果。
  4. Giralt和他的同事發現具有高危險因子病人有很高的復發率(relapse rate)。而本實驗中的2個病人,在移植一個月後就死於多器官衰竭。因此,我們認為這種治療對於多器官功能不佳,對化學治療有抵抗力,或是廣泛復發的白血病人可能是不適當的。所以,仔細地選擇病患,才有助於這個實驗的進行。
  5. 雖然如此,經過這些初步的觀察,我們有足夠的勇氣說服其他的病人加入這個研究,而且將病患擴大到包括患有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的病人,其根據在於移植體對抗白血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