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者:鄧仲仁 一、 研究目的本大型研究旨在評估BAALC基因(細胞質腦部與急性白血病基因(brain and acute leukemia, cytoplasmic),此基因的表現與染色體正常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病患的預後不好相關)以及FLT3基因(類fms酪胺酸活化酵素3 
        (fms-like tyrosine kinase-3, FLT3))的內部串聯複製(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 
        ITD)突變,是否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獨立的預後因子。
 二、 研究對象、方式我們收入307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患,他們均為60歲以下年紀,且帶有正常的染色體。取得他們在治療前的血液標本,以即時反轉錄脢多?脢鏈反應(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偵測其BAALC基因的表現。以BAALC基因的表現量中位數為分界,分成表現高、低二組。
 另外以「片段分析法(fragment analysis)」測定FLT3基因的內部串聯複製的突變。以決定突變的比例(mutant:wild-type 
        ratio)。
 三、 研究結果與BAALC基因低表現量相較之下,高表現量的病患有較高的比率為原發型頑固型白血病(primary resistant leukemia)(16% 
        vs. 6%,p值=0.006)。BAALC基因高表現量者有較高的累積復發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 
        CIR)(p值=0.18)以及較差的總存活率(3年總存活率為36% vs. 54%,p值=0.001)。
 經由多變數分析後,BAALC基因高表現量者可以獨立地預測其頑固性疾病本質(p值=0.019),而且BAALC基因高表現量以及FLT3突變:原型高比值者是唯二能夠預測較高的累積復發率(p值分別為=0.03與=0.01)以及較差的總存活率(p值分別為=0.001與=0.012)的因子。
 四、 結論本項研究顯示BAALC基因的表現是正常染色體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的最重要預後因子之一。BAALC基因的表現以及FLT3的突變情形,應可以做為日後決定誘導治療與緩解後治療的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