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人類組織抗原相同的兄弟姊妹骨髓移植後CD34細胞數量

與造血系統之復原、感染及其他預後的關係

Association of CD34 cell dose with hematopoietic recovery, infections, and other outcomes after HLA-identical sibling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lood, Vol 99, No 8(April), 2002:pp2726-2733

Henrique Bittencourt, Vanderson Rocha, Sylvie Chevret, Gerard Socie, Helene Esperou, Agnes Devergie, Liliane al Cortivo, Jean-Pierre Marolleau, Federico Garnier, Patricia Ribaud, and Eliane Gluckman

譯者:馬宗良

一、 背景:

異體骨髓移植已被廣泛用來治療各種良性或惡性的血液疾病以及一些先天性代謝或免疫缺乏疾病。病人的年齡、疾病狀態及移植的方式等都已經顯示對異體骨髓移植的預後有顯著影響。我們已經知道骨髓移植輸入的有核細胞(nucleated cells, 簡稱NCs)總數對於預後有顯著的影響,例如:有核細胞數目低時,發生排斥風險比較高,著床(engraftment)速度比較慢,「與移植有關的死亡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 mortality, 簡稱TRM)」也比較高,當然無病存活率(disease-free survival)就比較低。Committed和non-committed血液先驅細胞的細胞膜上都存在著CD34分子,兩者均為CD34+細胞,CD34已被用來當作一種細胞標記,以偵測血液幹細胞的數量。CD34+細胞的數量越多,存活率越高,而TRM越低,但是其原因仍不清楚。為了探討此原因,我們提出一個問題:是否因CD34+細胞數量高使得血液復原比較好,同時降低感染發生率,可以解釋此一現象?

二、 實驗方法:

分析法國Saint Louis醫院在1994年一月至1999年八月間,212位接受人類組織抗原相同的兄弟姊妹所捐贈之骨髓的骨髓移植病患,骨髓移植輸入之CD34+細胞數量以3×106/kg為分界點,分成大於3×106/kg和小於3×106/kg,比較兩者對於各種造血細胞的復原情形、次發性嗜中性球減少(neutropenia)發生的時間早晚,以及細菌、病毒、黴菌感染發生的時間早晚有何不同的影響。

三、 結果:

所有病人接受骨髓移植所輸入的有核細胞數量的中位數為2.4×108/kg,CD34+細胞數量的中位數為3.7×106/kg。有核細胞數量和CD34+細胞數量有明顯的中度相關(R=0.58, p<0.0001)。 CD34+細胞的數量在3×106/kg以上者,有顯著增加的血液細胞復原速度,包括中性球(危險係數【HR】=1.37, p=0.04)、單核球(HR=1.47, p=0.02)、淋巴球(HR=1.7, p=0.003)、紅血球(HR=1.77, p=0.0002)、血小板(HR=1.98, p=0.00008),均比CD34+細胞的數量在3×106/kg以下者的復原速度快。 CD34+細胞數量在3×106/kg以上也會降低次發性的嗜中性球減少(neutropenia) (HR=0.6, p=0.05)。CD34+細胞數量並不影響細菌或病毒感染,但是CD34+細胞的數量在3×106/kg以上會降低黴菌感染率(HR=0.41, p=0.008)。 估計180天「與移植有關的死亡率TRM」為25%,5年存活率為56%。而且CD34+細胞數量也會影響以上兩者,骨髓移植所輸入的CD34+細胞數量在3×106/kg以上者,估計其180天TRM為19%,5年存活率為64%;相對地,骨髓移植所輸入的CD34+細胞數量未達3×106/kg者,估計其180天TRM為37%,5年存活率為40%。顯示CD34+細胞數量高者,死亡率低,存活率高。

四、 討論:

本篇為第一個研究提及CD34+細胞數量會顯著影響黴菌感染的發生率,黴菌感染通常在移植後較晚發生,是造成「與移植有關的死亡率(TRM)」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的結論是:在人類組織抗原相同的兄弟姊妹之異體骨髓移植中,若骨髓移植所輸入的CD34+細胞數量在3×106/kg以上,則可以增進所有造血細胞的復原,降低次發性嗜中性球減少的發生率,所以能降低黴菌感染的發生率以及TRM,進而提升存活率。

 

 
 
登錄時間:91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