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系統作為大腸直腸癌治療對象研究報導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system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colorectal cancer

A.B. Haasan, V.M.Macaulay Annals of Oncology 13:349-356,2002

譯者 戴承正醫師

  細胞生長的一項重要方式即是利用增加細胞分裂以及延長生命的方式來讓細胞數目增加。因此,傳統的化學治療即在於抑制細胞分裂以及增加細胞死亡的方式來減少癌細胞。最近的研究發現支持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系統(IGF)與大腸直腸癌有關,因而對於此系統是否可為未來治療的對象已在研究之中。

  目前有兩個近期的研究指出大腸直腸癌與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系統的重要訊息,第一個是關於IGF-I在身體內分佈的情形,在巨人症、週邊巨大症(acromegaly)的病患可能發現有大腸腺瘤的機會。而且在預期性的案例研究中發現IGF-I比較高的正常人在多年後發生大腸直腸癌的機會比較高。這個研究包括了14916為正常男性,總共追蹤了14年,血液研究的內容包括有IGF-I、IGF-II和IGFBP3的濃度。在與年紀、抽煙、喝酒以及身體體積大小的因子調整後發現IGF-I的濃度與發生大腸直腸癌的相對因子為2.51倍(p=0.02)。而IGFBP3(主要的結合蛋白)的濃度則為反相關,只有0.28(p =0.005)。目前的假設是高濃度的IGF-I是引發大腸直腸癌的一項可能因子而且被認為與特別高危險群病患這一個次族群有關。

  未來在使用IGF系統作為治療標的仍有數個挑戰。雖然我們已知調整IGF引發的生長確會造成癌細胞生長的改變,但是,在實驗與臨床研究的確切範圍卻還無法畫出。其二是,我們雖然已知IGF-I濃度與發生的危險性有關,我們目前卻仍無法將它量化作為篩檢的工具。其三是,雖然已知它與腫瘤生長相關,但是治療的方式卻仍未有定數,要使用基因治療,反相治療(antisense therapy)、抗體或動態脢抑制治療等均未得定數。對於此項發現,給我們一個新的思考方向但是卻仍需更多更新的針對治療的研究。

 
 
登錄時間:9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