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將骨髓以G-CSF處理與將週邊血液幹細胞以G-CSF加速移行的異體骨髓移植,

比較能否減少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primed allogeneic bone marrow: significantly less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nd comparable engraftment to G-CSF-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出處:Blood, 2001, 98:3186-91

作者:James Morton, Cheryl Hutchins, and Simon Durrant

譯者:鄧仲仁

一、 研究背景

過去一些前瞻性的研究顯示,進行異體骨髓移植時,利用顆粒性白血球生成素(G-CSF)來加速移行的週邊血液幹細胞(G-PBSCs),雖然使細胞移行的速度更快,但另一方面,發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D)的危險性同時也會增加。研究人員假設,以G-CSF刺激骨髓來做移植(G-BM),使細胞移行的速度加快,是否有可能不會像G-PBSCs一樣會增加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危險性。本研究即在證實此假設能否成立。

二、 研究方法

患者隨機分成二組,分別接受G-BM及G-PBSCs的療法作異體幹細胞移植;實驗設計為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發生率若相差33%,即為有意義的不同(β<0.8;α<0.05)。本研究要召募100位患者來進行暫時性的分析,直到前50位患者完成六個月的追蹤。共57位連續的患者加入本研究,隨機分組的結果為28位患者採行G-BM的療法、29位患者採行G-PBSC的療法。其中G-PBSC組的患者平均比G-BM組接受3倍的CD34+細胞及9倍多的CD3+細胞。而兩組嗜中性白血球(G-BM組為16天、G-PBSC組為14天,P值<0.1)及血小板成功植入(G-BM組為14天、G-PBSC組為12天,P值<0.1)的時間大致相同。

三、 研究結果

G-PBSC組確有比較高比例會發生對類固醇有抗性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應(steroid refractory acute GVHD)(G-BM為0%、G-PBSC為32%,P值<0.001)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應(chronic GVHD)(G-BM為22%、G-PBSC為80%,P值<0.02),以及必須較長時間使用免疫抑制療法(G-BM為173天、G-PBSC為680天,P值<0.009)。 此外,兩者的存活率並無顯著的不同。

四、 結論

與G-PBSC相較之下,以G-BM療法進行異體骨髓移植可減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嚴重性,也可減少之後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發生。

 
 
登錄時間:91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