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慢性骨髓型白血病於初次慢性期使用干擾素治療

對於日後接受非親屬血液幹細胞移植預後的影響

The effect of pretransplant interferon therapy on the outcome of unrelated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in first chronic phase

出處:Blood, Vol 98 No 12(December), 2001:pp3205-3211

作者:Stephanie J. Lee, John P. Klein, Claudio Anasetti, Joseph H. Antin, Fausto R. Loberiza, Brian J. Bolwell, Charles F. LeMaistre, Mark R. Litzow, David Marks, Edmund K. Waller, Marie Matlack, Sergio Giralt, and Mary M. Horowitz

譯者:馬宗良

一、 背景:

對於慢性骨髓型白血病(CML)有很多種治療方法,「異體血液幹細胞移植」雖然有治癒的效果,但是其非復發所導致的死亡率很高以及移植後產生的長期併發症(尤其是當細胞是來自非親屬關係的捐贈者時),所以很多醫生和病患比較喜歡先採用干擾素α(IFN-α)為基礎的治療,若效果不好或副作用太大才考慮做幹細胞移植。干擾素會使人類免疫組織抗原(MHC classⅠ及classⅡ)過度表現,可能是造成接受此治療的病患之骨髓纖維化的原因。而過去的研究有些顯示干擾素對後續的移植有益,有些卻顯示有害,有些則顯示沒有影響,可見結果之分歧,且很多都是屬於單一機構病例數少的研究。本研究的資料則是取自國際骨髓移植註冊(IBMTR)及美國國家骨髓庫(NMDP)。

二、 實驗方法:

我們的資料來自740位患CML初次慢性期(first chronic phase)的病患,均接受過非親屬異體血液幹細胞移植,將他們分為兩組。其中一組489位(66%)在移植前有接受過干擾素的治療,而另外一組251位(34%)則沒有。比較兩組的整體存活率、無病存活率、非復發的死亡率、移植成功率、復發率及急慢性植入物抗宿主疾病(GVHD)發生率之差異。

三、 結果:

接受干擾素治療組和沒有接受干擾素治療組的病患在被診斷為CML時的臨床特徵相似(除了前者的白血球數較低外),但接受移植時,接受干擾素治療組的血液學檢查數值(包括白血球數目、血紅素、血小板數、血中及骨髓中的芽細胞數)及體重有明顯較低,而從診斷到接受移植的時間也拖的比較久(前後者分別為17月和10月P<0.0001),所以有較高的移植風險(EBMT危險分數分別為3.2和2.9 P<0.0001)。

經比較後發現,接受干擾素治療組的5年存活率是48% (95%信賴區間為41% ~ 54%),沒有接受的5年存活率也是48% (95%信賴區間為43% ~ 54%);無病(disease-free)的存活率分別為前者45% 和後者44%;移植失敗率及復發率兩者皆低於10%;急慢性植入物抗宿主疾病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兩者相似。

此外,根據距離移植前接受干擾素治療結束的時間,將接受干擾素治療組分成移植90天以內的「最近組」和90天以前的「久遠組」兩組。「最近組」有較低的血紅素、診斷和移植的時間較接近、接受較久的干擾素治療。4年累積復發率分別為久遠組的20%、最近組的4% 及沒有接受治療組的8%。但經過調整一些干擾因素後(久遠組有較多是因為干擾素所造成的副作用或無效而提早停藥,使得久遠組復發率較高),發現最近組和久遠組及沒接受治療組三者間彼此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因此不論是接受干擾素治療的「最近組」或「久遠組」或沒有接受干擾素治療組,對於整體存活率、無病的存活率、非復發的死亡率、移植成功率、復發率及急慢性植入物抗宿主疾病的發生率的影響彼此並沒有差異。

四、 結論:

本研究沒有發現任何證據來證明干擾素會單獨對後續的非親屬異體血液幹細胞移植產生任何負面的影響,包括整體存活率、無病存活率、非復發的死亡率、移植成功率、復發率及急慢性植入物抗宿主疾病發生率。對於那些已經在接受干擾素治療的病人,本研究顯示在接受血液幹細胞移植前停藥90天以上是沒有任何益處的。

 

 
 
登錄時間:91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