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大腸癌經輔助化療後的存活率分子預測
Molecular Predictors of Survival after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Colon Cancer
出處:N Engl J Med, Vol. 344, No. 16:1196-1206
作者:Toshiaki Watanabe, M.D., T. T. W., M.D., Ph.D., Paul J. Catalano, Sc.D.,
Takashi Ueki, M.D., Ph.D., Robert Satriano, Daniel G. Haller, M.D., Al B.
Benson III, M.D., Stanley R.Hamilton, M.D.
| 一、 研究背景: 對於大腸癌第三期的病患,經由術後輔助化學療法後可增加存活率,但是目前仍沒有明確的分子預測物可以用來評估預後,本研究的目標在提供良好的分子預測物。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分子標記包括:染色體上18q, 17p及8p遺傳物質的缺失(或稱做異種基因結合性的缺失)、蛋白質p53及p21的量、衛星染色體的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研究對象為460名大腸癌第三期或是第二期高危險的病患,當他們接受了不同組合的輔助化學療法(fluorouracil, leucovorin, and levamisole)後,分析其腫瘤組織分子標記的變化,是否適於做為預測存活率的指標。 三、 結果: 有49%的病患(155/319人),其18q染色體有遺傳物質的缺失。有21%的病患(62/298人),其微星染色體顯示了不穩定的變化,且其中61%(38/62人)病患的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第二型受器的基因有突變。另外,微星染色體穩定的第三期病人,經由fluorouracil為主的化學治療後的五年存活率,18q染色體無缺失的病人為74%,18q缺失的病人為50%(18q染色體缺失的相對死亡風險為2.75,95%信賴區間為1.34∼5.65,P值為0.006)。腫瘤細胞微星染色體不穩定病人的五年存活率,TGF-β1第二型受器基因有突變者為74%,TGF-β1第二型受器基因沒有突變者為46%(相對死亡風險為2.90,95%信賴區間為1.14∼7.35,P值為0.03)。 四、 結論: 大腸癌第三期的病患,在接受以fluorouracil為主的輔助化療後,在下列情形有較佳的預後:微星染色體穩定且18q染色體沒有缺失者、或微星染色體不穩定但其TGF-β1第二型受器基因有突變者。 
 
 | ||
| 登錄時間:90年9月21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