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性白血病及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的自體移植週邊血液幹細胞移植:藉由細胞遺傳學及分子學方法來評估(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cute

myeloblastic leukaemia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patients:

evaluation of tumor cell contamination of leukaphereses by cytogenetic

and molecular methods)

出處:Bone morrow transplantation(1998)221065-1070

作者:N TesoniRM LemoliG Martinelli

譯者:黃詩琁

背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可以採取自體骨髓移植的方法來治療或是採取自體週邊血液幹細胞移植來治療。一些研究指出:在高劑量化療後注射周邊血液幹細

對移植後血液功能的重建較注射骨髓幹細胞快,然而,

卻有較高的復發率,原因是因為較高機率的腫瘤細胞污染。所以,

自體移植週邊血液幹細胞最大的問題在於腫瘤細胞的污染。

在這裡,我們會就18位有染色體不正常表現的急

性骨髓性白血病及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病患,以細胞遺

傳學(cytogenetics)的方法,及螢光定位雜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即FISH), 加上反轉錄聚合鏈反應

(retro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來評估腫瘤細胞污染週邊血液幹細胞及骨髓的程度

方法:

  1. 病人:從1994年5月到1997年2月罹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2. 或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且有染色體不正常表現的18位病患。

    所有病人均在其認定在形態及細胞遺傳方面完全緩解時,作自體週邊血液幹細胞移植。

  3. 評估:細胞遺傳學方法(利用短時間的實驗室培養及染色來執行)用來評估移植前及後的核型不正常程度以評估緩解及受污染與否。另外,以螢光定位雜交法來加強偵測是否有腫瘤細胞的污染。再加上用分子學的方法來進一步查覺腫瘤細胞存在的污染可能性
  4. 統計:用費氏檢定(Fishers exact test) 來分析比較有污染及沒偵測到污染的病患們,其存活率及完全緩解率。

結果:

  1. 作移植前,有七個在週邊血液幹細胞或骨髓細胞中偵測到有腫瘤細胞污染。只有一個是藉細胞遺傳學方法檢測出來,其他六個則是由螢光定位雜交法及分子學的方法發現。
  2. 有十六個病患作自體移植(其中兩位因復發而不能作,之中一位是偵測到有污染的病患)
  3. 有十五個(十六個中一位只有骨髓細胞受污染的病患以外其他人)病患在移植後九個月內就復發了, 超出我們由上述科學方法所估該有的五個病患
  4. 在移植前週邊血液幹細胞或骨髓細胞便受污染的病患,其存活率

在統計上有意義的較低。但本研究樣本數過少還不能有力證實。

結論:

腫瘤細胞(leukaemic cell)存在自體移植細胞中,是一個預後差

的因子。然而,沒有偵測到腫瘤細胞不代表就有較好的存活率。

因為現在的科技還不足以能敏感偵測到所有腫瘤細胞,即使雜交螢光定位法及分子學的方法已經比細胞遺傳學方法進一步了,我們仍須再發展更敏感的偵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