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 上一頁 | 首頁 |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分類是歸於淋巴性增生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中的一種。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體內的淋巴球會出現不正常的增生現象。罹患初期並無明顯症狀,病情的發展亦相當緩慢。

病生理學: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生理機轉最重要的單株B淋巴球不正常的增生現象。典型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淋巴球會表現B淋巴球細胞表面抗原,包括CD19、CD20、CD21、及CD24;另外還會表現T淋巴球細胞表面抗原CD5及CD23,其他的會表現的細胞表面抗原還包括CD52。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染色體變化最常見為13q deletion、Trisomy12、及11q22-23 deletion。雖然大部分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為B細胞型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仍有大約2-5%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為T細胞型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發生率: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發生率在西方遠高於東方人。在台灣是每年每十萬人約有0.2人得病,主要發生於老年人。

症狀:
大多數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在早期可能沒有症狀,而在檢康檢查因為發現有白血球過高的現象而被診斷出來;在中期有的患者則可能有如長期倦怠、無力、發燒、淋巴結腫大、夜晚盜汗、容易出血、體重減輕、或者因為肝脾腫大而造成易飽食感、以及左上腹痛等症狀;在晚期會因為白血球以及血小板出現問題而造成感染、出血等現象。

理學檢查:
於理學檢查方面,早期可能沒有症狀;中期主要以淋巴結及肝脾腫大為主;晚期會因為白血球以及血小板過低而造成發燒、紫斑等現象。

病程: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病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
1. 早期:白血病患者在早期可能沒有症狀,常常因為檢康檢查發現有白血球過高的現象而被診斷出來。也因為輕度或者甚至無臨床症狀,此期可以延續數月到數年之久。如果不治療的話,慢性期平均約維持2∼5年,存活率大約是10年。
2. 中期:此期的特徵為淋巴結及肝脾腫大,血色素及血小板數量尚可維持正常數量。少數淋巴結及肝脾腫大可壓迫到各器官,造成腸道、呼吸道阻塞、腦神經癱瘓、脊髓痲痺等;縱隔腔的腫瘤可能造成肋膜積水,有些病人則可能由於卵巢、骨盆腔或肝脾腫大導致腹水,而表現出腹部腫大。中期平均存活率大約是5年。
3. 晚期:血色素及血小板數量開始有明顯下降,造成感染、出血等現象。有時合併有咖瑪免疫球蛋白過低(hypogammaglobulinemia)及自體免疫現象(autoimmune phenomenon)。少部份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球會轉變成為惡性淋巴瘤,我們稱之為Richter’s syndrome。

分期:

一般常用的分期方式有兩種,分別是RAI及BINET兩類系統。如附表:

期別
臨床症狀
平均存活率(年)
RAI
O
淋巴球增生
12
淋巴球增生+淋巴節腫大
9
淋巴球增生+脾腫大
7
貧血
1-2
血小板低下
1-2
BINET
A
無貧血或血小板低下,<3侵犯處
>10
B
無貧血或血小板低下,>3侵犯處
5
C
貧血或血小板低下
2

 

治療:
治療的原則與一般低惡性度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相仿,主要是『無症狀,先觀察;有症狀,才治療。』
目標分為三個階段來談:

1. 早期:通常無症狀,主要是以追蹤觀察為主。
2. 中期:主要是治療因為淋巴結及肝脾腫大所造成之症狀。
3. 晚期:主要是治療因為血色素及血小板數量所造成之症狀。
大部份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人於疾病早期常常沒有什麼症狀,而且通常可以存活十年以上,所以一般建議如果只有淋巴球增生、淋巴結腫大或肝脾腫大的病人,只需要密切觀察追蹤即可。
那麼何時需要治療呢?如果病人有壓迫性淋巴節或肝脾腫大,貧血或血小板低下,自體免疫現象或其他的症狀,如發燒、盜汗、體重減輕,一般我們會建議使用化學藥物治療。
常用的化學藥物包括:chlorambucil或CVP (cyclophosphamide, vincristine, and prednisolone),兩者無論在完全緩解率(CR rate):25﹪,緩解時間2年,平均存活率4年,彼此都不相上下。
Nucleoside analogues,如fludarabine, pentostatin, 及cladaribine均對CLL治療效果不錯。用在第一線的治療完全緩解率(CR rate)可達30﹪,部份緩解率亦可達45﹪。用在其他化療失敗後的第二線治療時依然有15﹪的完全緩解率以及40﹪部份緩解率。這三種藥物以fludarabine表現最好,目前建議是移至第一線治療;依據全民健康保險藥品給付規定增(修)訂條文規定,fludarabine phosphate用於B-細胞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病患,歷經至少一種標準內容的烷化基藥劑(alkylating agent)的治療方法治療都無效,或治療後雖有效但隨後疾病又繼續惡化進展的病人;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另外像cladaribine也不錯,但是pentostatin的表現則較差。Nucleoside analogue的副作用包括了骨髓抑制,抑制CD4+ T淋巴球,機會性感染及嚴重免疫抑制作用。
在免疫球蛋白方面,國外最常使用的是CAMPATH-1H(ANTI-CD 52),至於Rituximab(ANTI-CD 20)則建議作為第二線治療藥物。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包括皮膚疹、過敏,少數嚴重者會有休克的現象。
咖瑪免疫球蛋白過低(hypogammaglobulinemia)及自體免疫現象(autoimmune phenomenon)的治療應該與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其他症狀分開處理。如果咖瑪球蛋白過低,對感染沒有免疫力,容易患中耳炎,經常發高燒,皮膚生有癤腫和膿泡。治療上以補充咖瑪球蛋白為主。間隔1∼3周,有時可1個月注射1次。由於肌肉注射較痛,現在已採用靜脈點滴的方法。自體免疫現象(autoimmune phenomenon)的治療應該使用免疫抑制劑,常與類固醇並用,可幫助減少類固醇的劑量。一般常用的免疫抑制劑有Immuran, endoxan, chlorambucil, methotrexate及cyclosporine,使用這些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有發燒、感染及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等。服藥期間及停藥初期定期追蹤血液檢查服藥初期嘔吐、噁心,少數會有腹瀉,皮膚過敏。飯後服用可減少腸胃不適。
目前在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方面,唯一能夠根治的方式是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因此若是患者年輕、有HLA-matched donor、身體狀況許可、並且有意願者,會建議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然而,由於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本身是具有危險的治療,故必需在醫師以及家屬在適當的溝通討論後才進行。

Referance:

1. Caligaris-Cappio F: New Insights into the Biology of B-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Education Program Book 1999; 249-54.
2. Dighiero G, Travade P, Chevret S: B-cell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rench Cooperative Group on CLL. Blood 1991 Oct 15; 78(8): 1901-14.
3. Keating MJ: Improving the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Education Program Book 1999; 262-9.
4. Rai KR, Keating M: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ancer Medicine 1997; 2697-728.
5. Rai KR, Sawitsky A, Cronkite EP: Clinical staging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Blood 1975 Aug; 46(2): 219-34.
6. Zwiebel JA, Cheson B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staging and prognostic factors. Semin Oncol 1998 Feb; 25(1): 42-59.

 
 
登錄時間:93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