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 上一頁 | 首頁 |
譯者:邱昭華醫師
 
 
肝癌之病因、診斷及治療
 

流行病學
肝癌為台灣地區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28.71人。分別佔男性及女性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及第二位(民國九十年衛生署統計資料)。

病因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惡性肝腫瘤為肝細胞肝癌(以下簡稱肝癌)。肝癌的致病因子包括病毒性肝炎(B型及C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血色素沉著性hemochromatosis及α1-antitrypsin缺乏症)、化學物質(黃麴毒素aflatoxin、男性荷爾蒙及thorotrast)及性別(男性)。B型及C型肝炎所造成的肝硬化是肝癌最重要的因子,從感染肝炎到發生肝癌,平均約為30到50年,慢性酗酒會加快C型肝炎到發生肝癌的時間。現已確知B型肝炎疫苗的預防注射可以減少肝癌的發生率(由十萬分之0.7降到十萬分之0.36)。

臨床症狀
主要為上腹不適、厭食及腹部腫塊,其他則為肝硬化所造成之症狀,例如黃疸、腹水及門靜脈高壓等等。約有一半病患的死因為出血,其中又以食道靜脈曲張為主因。肝癌好犯的轉移位置包括肺臟、門靜脈血管以及局部淋巴結。

診斷
主要靠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或磁共振及血管攝影。血液中的胎兒蛋白可做為篩檢的工具、診斷的幫忙以及治療後追蹤的指標。因病患常合併肝硬化,故在診斷的同時需檢查肝功能,以做為將來選擇治療方式的參考。

分期 (AJCC 1997)
T1
單一腫瘤,最大徑小於2cm,無血管侵犯
T2
單一腫瘤,最大徑小於2cm,有血管侵犯
單一腫瘤,最大徑大於2cm,無血管侵犯
同一肝葉之多發性腫瘤,最大腫瘤小於2cm,無血管侵犯
T3
單一腫瘤,最大徑大於2cm,有血管侵犯
同一肝葉之多發性腫瘤,最大腫瘤小於2cm,有血管侵犯
同一肝葉之多發性腫瘤,最大腫瘤大於2cm
T4
超過一個肝葉之多發性腫瘤
腫瘤侵犯門靜脈或肝靜脈的主要分支
腫瘤侵犯除了膽囊以外的器官
腫瘤侵犯造成臟側腹膜穿孔(perforation of visceral peritoneum)
N0
無局部淋巴結侵犯
N1
有局部淋巴結侵犯
M0
無遠處轉移
M1
有遠處轉移
Stage I
T1
N0
M0
Stage II
T2
N0
M0
Stage IIIA
T3
N0
M0
Stage IIIB
T1-3
N1
M0
Stage IVA
T4
Any N
M0
Stage IVB
Any T
Any N
M0

治療


◎ 手術 - 手術切除為治癒肝癌的唯一機會,但僅有5%的病患在發現時仍是開刀的適應症。雖然許多肝癌為多發性,但對每一個病例仍需仔細判斷其是否可以手術切除。高齡及肝硬化是高危險性因子,但不是手術的禁忌症。手術切除後的肝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達34%。
◎ 肝動脈栓塞術(TAE) - 可用於暫時性的治療破裂的肝癌,爭取時間以手術切除;也可合併化療藥物治療無法手術切除的腫瘤(TACE),常用的藥物包括doxorubicin及mitomycin,其治療療效至少不比局部肝動脈注射化療藥物差。
◎ 經皮酒精注入術 - 適用于少於三個、小於3公分且無法以手術切除的肝癌的緩解治療方法之一。目前的資料都還是片面的,沒有大型的臨床研究結果可做為和其他治療方式的比較。
◎ 肝移植 - 手術成功率不錯,但常在肝臟以外的地方復發,因此仍不屬於常規治療的一部份。
◎ 放射治療 - 因為正常肝臟組織的放射容忍度只有30cGy,還未達殺死腫瘤的劑量,因此放射治療在肝癌只能扮演緩解症狀的角色。但近來的研究發現多次數放射治療(hyperfractionation)以及三度空間立體照射(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可以在不增加組織傷害的前提下,增加腫瘤的放射劑量。
◎ 化學治療 - 單一藥物的反應率約為10%到20%,其中以doxorubicin最高;複方式化療可以達到較高的反應率(20%到40%),目前仍無標準處方。局部肝動脈注射可以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反應率較高,病患的存活期也較長。手術後的輔助式化學治療是否需要,目前有許多臨床研究仍在進行,結論仍有待釐清。
◎ 免疫治療 - 包括干擾素、介白質二號以及OK432等等,雖然有許多研究,但仍未有定論,因此目前只能算實驗性治療。
◎ 已經發生遠處轉移的病患(第IVB期),目前沒有證據支持單一或複方式的化療對病人有幫助,因此可考慮支持性療法或是加入臨床試驗。
 
 
登錄時間:93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