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與雜誌 | 抗癌資訊 | 會員註冊 | 病友園地 | 醫療顧問 | 最新文獻 | 相關網站 | 線上捐款 | 最新消息


 
| 上一頁 | 首頁 |
李明陽醫師 整理
 
 
Ewing sarcoma的診斷、治療與追蹤
 

疾病統計學及疾病簡介

Ewing sarcoma的發生率每年每十萬人口0.1人
Ewing sarcoma的死亡率每年每十萬人口0.05人
台灣地區民國九十年度,小於十九歲的病患,共有17名新發生的骨癌病患(包含Osteosarcoma and Ewing sarcoma),約佔小兒癌症的3.02%。
此病好發於小孩及青少年,診斷時的平均年齡為 14 歲,且超過八成的病人於廿歲前發病。此病僅次於骨肉瘤(Osteosarcoma)為小孩及青少年原發性骨骼癌症第二常見的疾病。種族的分布亦有不同--黑人較少。
此病約有一半的病人為四肢侵犯型,另有五分之一為骨盆腔遭侵犯型。
Ewing sarcoma約佔骨癌的十分之一。
以侵犯的部位區分,此疾好發於長骨的骨幹;以侵犯的骨骼種類區分,最常侵犯股骨(femur)、其次為骨盆、之後為皮膚。

診斷

Ewing可藉由細針抽取或手術活體切片獲得診斷,其疾病特徵為骨肉瘤表現並存較大的軟組織結構。Ewing sarcoma類的腫瘤包含(a)典型的Ewing sarcoma-侵犯骨骼為主、(b)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侵犯軟組織為主。Ewing sarcoma在基因學部份會有超過九成的病人發生染色體t(11;22)(q24,q12)的異常轉位現象,此外也有部份會發生t(21;22),且會有MIC2基因的過度表現。

疾病分期及危險因子評估

在採取活體組織切片前,應對所有可能侵犯的部位進行X光檢查,且核子醫學的骨骼掃描、肺部電腦斷層、骨髓抽取及顯微鏡骨髓病理診斷是必要的檢查。在採取治療前應考慮儲存病患精子。

約有五分之一的病人於一開始診斷時即有遠端轉移,常見的遠端轉移包括肺臟、骨骼及骨髓。除分期外,已確定較差的預後因子包括:男性、轉移性疾病、骨盆腔侵犯、腫瘤直徑大於八公分、年齡大於十五歲、血清LDH數值升高、對手術前治療(包含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反應較差。值得注意的是若僅有肺部轉移比僅有骨頭轉移者有較好的預後(30% vs. 10%之五年存活率)。

治療計劃

局部性疾病(Localized disease)

包含化學治療在內的多重方針治療(multidisciplinary approch)可明顯的將五年存活率由小於百分之十提升到百分之六十。最常使用的化學藥物包含doxorubicin, vincristine, cyclophosphamide, ifosfamide, dactinomycin and etoposide。一般最常採取的治療計劃為先進行三至六次的誘導性化療,接著接受局部控制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局部放射線治療或兩者併行),之後再接受八至十二次鞏固性化學治療。雖然Ewing sarcoma 對放射線治療反應良好,儘可能手術切除仍對局部復發的控制有幫助。若是切除的部位的邊緣仍有腫瘤細胞則放射線治療是必需的-肉眼可看到之殘存病灶,放射線治療總量需50-60Gy;需顯微鏡檢才可察覺之殘存病灶,放射線治療總量需40-45Gy。

轉移性及復發性疾病(Metastatic and recurrent disease)

標準的治療與局部性疾病治療相同。肺部有轉移的病人若經上述治療達到完全緩解即腫瘤完全消失,則需考慮接受全肺部放射線治療;若若經標準治療肺部仍有殘存病灶,應考慮手術切除。若有骨骼轉移則轉移部位需接受放射線治療。

追蹤

標準治療結束後,前三年需每三個月追蹤一次;第四、五年每六個月追蹤一次;第六年起至第十年每八個月追蹤一次。終其一生皆應追蹤是否有次發性癌症(放射線治療引起的白血病或次發性肉瘤)的可能。

 
 
登錄時間:92年1月24日